shān,(1) 羊的气味。《説文•羴部》。【组词】:“羴,羊臭也。羶,羴或从亶。”(2) 羊油。《玉篇•羊部》。【组词】:“羶,羊脂也。”(3) 气味。《廣雅•釋器》。【组词】:“羶,臭也。”(4) 令人爱慕的。《莊子•徐无鬼》。【组词】:“舜有羶行,百姓悦之。”(5) 向往,趋附。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璽丞改吏部》。【组词】:“薄冷局而羶熱地者,可以思矣。”(6) 通“馨”。香气。《禮記•郊特牲》。【组词】:“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
sào sāo, ◎ 像尿或狐狸的气味。【组词】:臊气。腥臊。狐臊。(1) 〔臊气〕倒霉(“气”读轻声)。(2) 〔臊子〕方言,肉末或肉丁,如“羊肉臊臊面”。(3) 害羞。【组词】:害臊。羞臊。
2. 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
3. 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
4. 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