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铁勒 铁勒的意思
tiě

铁勒

简体铁勒
繁体鐵勒
拼音tiě lè
注音ㄊㄧㄝˇ ㄌ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ě,(1)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2) 形容坚硬。【组词】:铁拳。铁军。铁骑。金戈铁马。铁汉。铁蹄。铁腕。(3) 形容确定不移。【组词】:铁铮铮。铁的纪律。铁证。(4) 形容刚正。【组词】:铁面无私。(5) 形容表情严肃。【例句】:他总是铁着脸。(6) 黑色。【组词】:铁骊。铁青。(7) 兵器的代称。【组词】:手无寸铁。(8) 姓。

lè lēi,(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组词】:马勒。(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组词】:悬崖勒马。(3) 强制。【组词】:勒令。勒索。(4) 统率。【组词】:勒兵。(5) 雕刻。【组词】:勒石。勒碑。勒铭。(1)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组词】:勒紧。(2) 方言,强制,逼迫。

基本含义

指铁链勒住马儿的嘴,比喻严格约束,不许动弹。

铁勒的意思

铁勒 [tiě lè]

1. 古族名。汉时称丁零,北魏时称敕勒或铁勒。隋时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土拉河)以北、西至西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着。

铁勒 引证解释

⒈ 古族名。 汉 时称 丁零,北魏 时称 敕勒 或 铁勒。隋 时 铁勒 各部分布于东至 独洛河 (今 土拉河 )以北、西至 西海 (今 里海 )的广大地区,分属 东、西突厥。其 漠北 十五部以 薛延陀 与 回纥 为最著。

《旧唐书·回纥传》:“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后魏 时,号 铁勒 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驍强,依託 高车,臣属 突厥,近谓之 特勒。”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二:“紫塞 金河 里, 葱山 铁勒 隈。”
《元史·天文志一》:“当时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东极 高丽,西至 滇池,南踰 朱崖,北尽 铁勒。”
程善之 《丁未寄子实辽东》诗:“黑海伐冰通 铁勒,黄云横地望 沙陀。”


铁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箭定天山释义:《新唐书·薛仁贵传》:“詔副 郑仁泰 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餘万,令驍骑数十来挑战,仁贵 发三矢、輒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 天山,壮士长歌入 汉 关。 ’”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 2.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3.
      仆骨释义: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隶 燕然都护符。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铁勒,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契苾、迴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 ……等,散在磧北。”
    • 4.
      伊吾释义:⒈象声词。读书声。宋 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明 高启《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⒉古地名。汉 伊吾卢 地区,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李贤 注:“伊吾,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城 者,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人驍悍,
    • 5.
      坚昆释义:⒈古部族名。又称 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 时称 黠戛斯,在今 叶尼塞河 上游。汉 初属 匈奴。宣帝 时,匈奴 郅支单于 发兵西破 坚昆,因留都其地。《汉书·匈奴传下》:“﹝ 郅支单于 ﹞发其兵西破 坚昆,北降 丁令,并三国。”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坚昆 部落非狼种,其先所生之窟在 曲漫山 北。”⒉唐 羁縻都督府名。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 铁勒结骨(即 黠戛斯)部设置,隶 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 苏联 境内 叶尼塞河 上游一带。⒊复姓。黠戛斯 有 坚昆氏,居 贺兰山 下,自云
    • 6.
      大衍历释义:唐 代历法名。 一名《开元大衍历》。为 唐 代天文学家僧 一行 所造。开元 九年,因《麟德历》日食不验,诏 一行 作新历。一行 测各地纬度,南至 交州,北尽 铁勒。十五年历成而 一行 卒。因 一行 用《易》大衍之数立说,故名《大衍历》。从 开元 十七年(公元729年)起,至 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大衍历》共施行二十九年。它对后代历法的编订影响很大。
    • 7.
      敕勒释义:又名铁勒,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 8.
      牙帐释义: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的“首都”。
    • 9.
      狼种释义:狼的后裔。《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其部落大人曰 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 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此説虽殊,然终狼种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赐以狼头纛”元 胡三省 注:“突厥 之先,狼种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虽然它们(铁勒、突厥)都自称为狼种,但游牧人自称为狼种的很多,不只是它们两个。”
    • 10.
      诃咥释义:隋 唐 时代我国北方 铁勒 族的一个部落。
    • 11.
      遐邈释义:⒈辽阔;辽远。 晋 孙绰《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是以有方之识,各期所见。”明 刘基《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括苍》:“山川遐邈,日月逾迈。”清 周亮工《追报亡友黄汉臣书》:“徒以十年 闽 海,三载 青 齐,踪迹遐邈,有类投荒,不及望见先生颜色。”⒉久长;久远。《北史·突厥铁勒传论》:“四夷之为中国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种落实繁,迭雄边塞,年代遐邈,非一时也。”《隋书·礼仪志一》:“朝廷宪章,其来已旧,或得之於升平之运,或失之於凶荒之年,而世载遐邈,风流讹舛。”明 杨慎《清宵有
    • 12.
      金微释义:古山名。即今 阿尔泰山。唐 贞观 年间,以 铁勒卜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南朝 陈 沉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鑣度 蒲海,束舌下 金微。”卢照邻《王昭君》诗:“肝肠辞玉輦,形影向 金微。”清 宋徵舆《古意》诗:“离魂不识 金微 路,愿逐 交河 水北流。”
    • 13.
      骨利干释义:古部族名。在 瀚海(今 贝加尔湖)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贞观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 以其地为 玄阙州。龙朔 中(公元661-663年)改名 余吾州,隶 瀚海都督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骨利干国 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製名。”《新唐书·回鹘传上》:“回紇,其先 匈奴 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 时亦号 高车 部,或曰 敕勒,讹为 铁勒。其部落曰 袁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 ……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磧北。”清 袁枚《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然三家外,散见各
    • 14.
      高车释义:⒈古代车篷高、供立乘的车。 《释名·释车》:“高车,其盖高,立乘之车也。”《晋书·舆服志》:“车,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⒉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车出 关,如其志焉。”《后汉书·郑玄传》:“昔 东海 于公 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閭,矧乃 郑公 之德,而无駟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借指贵显者。唐 皎然《咏史》:“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⒊古代民族名。初号 狄历,也称 敕勒、铁勒、高车、丁零。所乘车,车轮高大
铁勒是什么意思 铁勒读音 怎么读 铁勒,拼音是tiě lè,铁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铁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