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1) 看。【组词】: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2) 亲临某事。【组词】:视事。视察。(3) 看待。【组词】:藐视。重视。等闲视之。(4) 看望。【组词】:探视。省(xǐng )视。(5) 比照。【例句】:“天子之卿受地视侯”。(6) 古同“示”,表明。
tīng,(1) 用耳朵接受声音。【组词】: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词】:言听计从。(3) 任凭,随。【例句】: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4) 治理;判断。【例句】:听讼(审理案件)。听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例句】:一听可口可乐。
1. 看和听。
例视听效果。
英[ seeing and hearing; ]
2. 看到的和听到的。
例以正视听。
英[ what is seen and heard; ]
3. 指视力和听力。
例视听不衰。
英[ eyesight and hearing; ]
⒈ 看和听。
引《书·蔡仲之命》:“详乃视听。”
《墨子·尚同中》:“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
亦指视觉和听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师年七十有六,而精健如少年,视听尚不稍衰。”
清 魏源 《过洞庭》诗之四:“风涛酣视听,天地缺东南。”
⒉ 借指耳目(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引《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
⒊ 看到的和听到的。谓见闻。
引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臣 悦 所论,粗表其大事,以参得失,以广视听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罗拏苏伐剌那国》:“外道於是诵其宗致,三万餘言,其义远,其文博,包含名相,网罗视听。”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
⒋ 言路;舆论。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五明扇, 舜 所作也。
引舜 广开视听,求贤为辅,故作。”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自古以来,凡举大事,没有不早定名号,以正视听,号召远近。”
⒈ 见闻。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然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⒉ 耳目。
引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1.他这人一贯喜欢拨弄是非,混淆视听,你怎么连这种人的话也相信。
2.这种混淆视听,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十分恶劣的。
3.他是个欺世盗名,混淆视听,不可信任的人。
4.他明明是被特务暗杀的,根本不是什么“桃色事件”。所谓“桃色事件”不过是敌人混淆视听的阴谋而已。
5.为了混淆视听,他编造了许多谣言。
6.他故意混淆视听,把丑的说成是美的,把恶的说成是善的。
7.历史上,统治者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混淆视听。
8.想以欺骗宣传来混淆视听?没门!
9.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10.演唱会在露天体育馆正式开始,舞台上群星闪耀,夜空中星罗棋布,两者遥相呼应,演出了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