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祭 [gòng jì]
1. 周代大祝掌管的九祭之一。
共祭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大祝掌管的九祭之一。
引《周礼·春官·大祝》:“九曰共祭。”
郑玄 注:“共,犹授也。王祭食,宰夫授祭。”
孙诒让 正义:“共,即供之借字。 《广雅·释詁》云:‘供,进也。’言进而授之……宰夫当作膳夫。 《膳夫》云‘以乐侑食,膳夫授祭’是也。”
共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蚕释义:古礼。谓季春之月皇后躬亲蚕事的典礼。《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韩诗外传》卷三:“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宋 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一》:“午景帘櫳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綵缕出亲蚕。”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天下百物皆出于农,我皇上躬耕,皇后亲蚕,董劝至矣。”参见“亲桑”。
- 2.
取水释义:⒈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唐韩愈《明水赋》:“聊设鉴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⒉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3.
工女释义:古代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宋 梅尧臣《新茧》诗:“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 4.
明粢释义:亦称“明齍”。亦称“明齐”。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济溲酒。”《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孔颖达 疏:“稷,粟也。明,白也。”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惟某年太岁月朔日,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 5.
祭七释义:是旧俗所指的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
- 6.
良农释义:⒈善于耕种的农夫。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汉 徐干《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⒉占田较多的农民。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宋 陈亮《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