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理 公理的意思
gōng

公理

简体公理
繁体
拼音gōng lǐ
注音ㄍㄨㄥ ㄌ一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公理是指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中被公认为真实、不可否认的原理或规则。

公理的意思

公理 [gōng lǐ]

1. 依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而共同遵从的道理。

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 axiom; ]

2. 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如数字中的)

[ self-evident truth;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ruth; ]

公理 引证解释

⒈ 社会上公认的正确道理。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竞言 艳 及选曹郎 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
清 姚鼐 《礼笺序》:“经之説有不得悉穷。古人不能无待於今,今人亦不能无待於后世。此万世公理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世界有强权,没有公理啊!”

⒉ 在一个系统中已为实践所反复证明而被认为无须再证明的真理。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就是公理


国语词典

公理 [gōng lǐ]

⒈ 世人所公认的道理。

《文明小史·第二〇回》:「婚姻可以自由,乃是世界上的公理。」

正理 正义

强权

⒉ 科学上推理的基本,无需证明者。

如:「几何公理」。


公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正义释义:⒈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伸张正义。主持正义。⒉属性词。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正义的事业。正义的战争。⒊(语言文字上)正当的或正确的意义。也用于书名,如《史记正义》。
    • 2.
      正理释义:正确的道理。

公理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强权释义:指对别的国家进行欺压、侵略所凭借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强大势力:强权政治。
    • 2.
      谬论释义:荒谬的言论:批驳谬论。

公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2.
      公理释义:⒈作为推理前提的不需要加以证明的命题。如“经过两点只能引一条直线”就是几何学中的公理。许多公理是人们从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着在一定范围内明显的客观真理性。⒉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公认的道理。
    • 3.
      土腔释义:土话的腔调。许地山《公理战胜》:“在我耳边恍惚有一个说话带乡下土腔的说:‘一个洋皇上生日倒比什么都热闹。’”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者遭到白眼。”
    • 4.
      外延公理释义:在公理化集合论与使用它的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分支中,外延性公理或外延公理。在 Zermelo-Fraenkel 公理的形式语言中,它读作:给定任何集合A和任何集合B,A=B,当且仅当 给定任何集合x,x∈A当且仅当x∈B。(这里的x是集合不是本质性的,但在ZF中所有东西都是集合。
    • 5.
      天理人心释义: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人心指人的意愿感情等。天道和人类善良的本性。
    • 6.
      天理何在释义:就是没有公理。
    • 7.
      天理良心释义: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 8.
      娜袅释义:犹嬝娜。 纤长柔美貌。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公理冤》:“吾家儿女年纪小,乖巧。体态娉婷又娜嬝,真好。”
    • 9.
      富隆释义:富足兴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金钱》:“大而牺牲性命,侵灭公理,以求一国一种族之强盛;小而丧尽良心,弃尽廉耻,以求一身一家之富隆。”
    • 10.
      巧历释义:⒈精于历算的人。《庄子·齐物论》:“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巧歷所不知,心计莫能测。”李周翰 注:“言交道多涂,虽巧於歷数及心算之人,无能知测其委趣也。”章炳麟《四惑论》:“乃知 庄周 所谓‘齐物者,非有正处、正味、正色之定程,而使万物各从所好’。其度越公理之説,诚非巧歷所能计矣。”⒉精于历算的人。唐 钱起《秋夜作》诗:“浮生竟何穷,巧历不能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宋 陆游《久雨》诗之二:“巧历莫能知雨点,孤桐那解写溪声。”
    • 11.
      徇私废公释义: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12.
      循私废公释义: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13.
      悯笑释义: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僕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宋 苏舜钦《乞纳谏书》:“臣区区以此言达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祸从,为众悯笑,盖欲陛下一悟,则天下蒙福。”明 杨慎《词品·陈季常》:“观此则 季常,载侍女以远游,及暮年甘於枯寂,盖有所制而然,亦可悯笑也哉!”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半年的事,几个的人,就这么矛盾支离,实在可以使人悯笑。”
    • 14.
      推导释义: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
    • 15.
      无义释义:⒈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曹覊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史记·田单列传》:“王蠋 曰:‘忠臣不事二君……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刼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伐丧无义,叛盟无信。”⒉没有情谊,不讲情谊。参见“无情无义”。
    • 16.
      有天无日头释义:比喻横行不法,公理难行,一片黑暗。
    • 17.
      正信释义:⒈佛教语。 笃信正法之心。⒉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 18.
      正谊释义:⒈本来的意义;正确的意义。⒉公正的道理。⒊辩正意义。⒋维护公理,主持公道。
    • 19.
      浸浸释义:⒈渐渐。《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明 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⒉形容程度深。唐 尚颜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萧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明 袁宏道《过吴戏
    • 20.
      潜济释义:偷渡。《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祥 简精鋭於下流潜济,公理 闻之,引兵拒之。”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而我军已乘雾潜济,如 韩擒虎 之入 新林,陈 人犹不知也。”

公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2.
      公理释义:⒈作为推理前提的不需要加以证明的命题。如“经过两点只能引一条直线”就是几何学中的公理。许多公理是人们从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着在一定范围内明显的客观真理性。⒉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公认的道理。
    • 3.
      土腔释义:土话的腔调。许地山《公理战胜》:“在我耳边恍惚有一个说话带乡下土腔的说:‘一个洋皇上生日倒比什么都热闹。’”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者遭到白眼。”
    • 4.
      外延公理释义:在公理化集合论与使用它的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分支中,外延性公理或外延公理。在 Zermelo-Fraenkel 公理的形式语言中,它读作:给定任何集合A和任何集合B,A=B,当且仅当 给定任何集合x,x∈A当且仅当x∈B。(这里的x是集合不是本质性的,但在ZF中所有东西都是集合。
    • 5.
      天理人心释义: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人心指人的意愿感情等。天道和人类善良的本性。
    • 6.
      天理何在释义:就是没有公理。
    • 7.
      天理良心释义: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 8.
      娜袅释义:犹嬝娜。 纤长柔美貌。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公理冤》:“吾家儿女年纪小,乖巧。体态娉婷又娜嬝,真好。”
    • 9.
      富隆释义:富足兴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金钱》:“大而牺牲性命,侵灭公理,以求一国一种族之强盛;小而丧尽良心,弃尽廉耻,以求一身一家之富隆。”
    • 10.
      巧历释义:⒈精于历算的人。《庄子·齐物论》:“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巧歷所不知,心计莫能测。”李周翰 注:“言交道多涂,虽巧於歷数及心算之人,无能知测其委趣也。”章炳麟《四惑论》:“乃知 庄周 所谓‘齐物者,非有正处、正味、正色之定程,而使万物各从所好’。其度越公理之説,诚非巧歷所能计矣。”⒉精于历算的人。唐 钱起《秋夜作》诗:“浮生竟何穷,巧历不能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宋 陆游《久雨》诗之二:“巧历莫能知雨点,孤桐那解写溪声。”
    • 11.
      徇私废公释义: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12.
      循私废公释义: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13.
      悯笑释义: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僕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宋 苏舜钦《乞纳谏书》:“臣区区以此言达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祸从,为众悯笑,盖欲陛下一悟,则天下蒙福。”明 杨慎《词品·陈季常》:“观此则 季常,载侍女以远游,及暮年甘於枯寂,盖有所制而然,亦可悯笑也哉!”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半年的事,几个的人,就这么矛盾支离,实在可以使人悯笑。”
    • 14.
      推导释义: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
    • 15.
      无义释义:⒈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 《论语·阳货》:“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曹覊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史记·田单列传》:“王蠋 曰:‘忠臣不事二君……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刼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伐丧无义,叛盟无信。”⒉没有情谊,不讲情谊。参见“无情无义”。
    • 16.
      有天无日头释义:比喻横行不法,公理难行,一片黑暗。
    • 17.
      正信释义:⒈佛教语。 笃信正法之心。⒉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 18.
      正谊释义:⒈本来的意义;正确的意义。⒉公正的道理。⒊辩正意义。⒋维护公理,主持公道。
    • 19.
      浸浸释义:⒈渐渐。《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明 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⒉形容程度深。唐 尚颜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萧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明 袁宏道《过吴戏
    • 20.
      潜济释义:偷渡。《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祥 简精鋭於下流潜济,公理 闻之,引兵拒之。”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而我军已乘雾潜济,如 韩擒虎 之入 新林,陈 人犹不知也。”

公理造句

1.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2.苦人的懒是努力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的人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

3.楼上,没有知识就别答,这个是世界通行的公理,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实行半个世纪了。

4.只有公理和道义,才能建立完善的法律;只有完善的法律,才能维护公理和道义。

5.人类社会公理其实就是想引导你把社会责任作为人生价值观。

6.这就是炼金术的原理,同样也是人世间之公理

公理(gong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理是什么意思 公理读音 怎么读 公理,拼音是gōng lǐ,公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