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盛 [zhòng shèng]
1. 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众盛 引证解释
⒈ 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引《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白暾 见 晋 兵众盛,急忙拨转马头, 晋 军从后掩杀。”
众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冯冯翼翼释义:⒈众盛貌。⒉浑沌貌;空蒙貌。
- 2.
嗔咽释义:众盛貌;盛貌。《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上》:“玄宗 御 勤政楼 大酺,纵士庶观看百戏,人物嗔咽,金吾衞士指遏不得。”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其有戏塲盛会,聚人亿千,簫鼓嗔咽,灯火照煎,万头鳞鳞,其乐且延。”
- 3.
嗔嗔释义:嗔嗔,汉语词语,意思是众盛貌
- 4.
林离释义:⒈不绝貌;众盛貌。⒉鸟鸣声。⒊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曲名。
- 5.
栈栈释义:众盛貌。
- 6.
殷填释义:众盛貌。
- 7.
殷殷阗阗释义:众盛貌。
- 8.
殷轸释义:众盛貌。
- 9.
汾沄释义:众盛貌。
- 10.
沸渭释义:⒈水翻腾奔涌貌。 ⒉形容声音喧腾嘈杂。⒊众盛貌。
- 11.
济济排排释义:众盛貌。
- 12.
滂濞释义:⒈澎湃。浪相击声。⒉雨水多。⒊众盛貌。
- 13.
祆祠释义:⒈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通典·职官二二》“萨寳府祆正”原注:“武德 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羣 胡 奉事取火咒诅。”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祆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常见灵异,因立祆祠。内无像,於大屋下置大小炉,舍簷向西,人向东礼。”⒉泛指西方传入的宗教。清 张之洞《哀六朝》诗:“睢水 祆祠日众盛,蜡丁文字烦邦交。”
- 14.
耳耳释义:⒈众盛貌。 ⒉《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⒊挺拔貌。
- 15.
臻臻至至释义:⒈殷勤周到。⒉众盛貌。
- 16.
衆盛释义: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白暾 见 晋 兵众盛,急忙拨转马头,晋 军从后掩杀。”
- 17.
谴毁释义:谴责毁谤。汉 王充《论衡·自纪》:“《吕氏》、《淮南》,悬於市门,观读之者,无訾一主。今无二书之美,文虽众盛,犹多谴毁。”
- 18.
阗阗释义:⒈众多、旺盛貌。《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闐闐。”高亨 注:“闐闐,兵势众盛貌。”唐 欧阳詹《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万物闐闐,各由袭沿。”宋 洪迈《夷坚丙志·黄十翁》:“东门外如阳间市肆,往来闐闐。”⒉形容声音洪大。《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唐 贾曾《饯张尚书赴朔方序》:“听闐闐之去鼓,目悠悠之转斾。”清 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凿琢礱礪,闐闐殷殷。”
- 19.
隐赈释义:众盛;富饶。 隐,通“殷”。
- 20.
馺娑释义:⒈汉宫殿名。⒉迅疾貌。⒊众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