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 [zhōng shèng]
1. 盛是古代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为黍、稷、稻、粱、麦、瓜,谓之六谷。“中盛”谓不用稻、粱,表示祭礼从简。
中盛 引证解释
⒈ 盛是古代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为黍、稷、稻、粱、麦、苽,谓之六谷。“中盛”谓不用稻、粱,表示祭礼从简。
引《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
孔晁 注:“有黍稷无稻粱。”
中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2.
中盛释义:盛是古代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为黍、稷、稻、粱、麦、苽,谓之六谷。“中盛”谓不用稻、粱,表示祭礼从简。《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孔晁 注:“有黍稷无稻粱。”
- 3.
壶浆箪食释义: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宋 苏轼《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簞食壺漿”。
- 4.
壸浆箪食释义: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 5.
帽儿头释义:方言。指大碗中盛得堆尖的白米饭。
- 6.
年俭释义:年成不好,谷物歉收。 《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朱右曾 校释:“俭,歉也。”《魏书·良吏传·路邕》:“比经年俭,郡内饥饉,羣庶嗷嗷,将就沟壑,而 邕 自出家粟,賑赐贫窘,民以获济。”
- 7.
悬棺释义: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 8.
斗子释义:⒈煤矿里盛煤的器具,也指家庭中盛煤的铁桶。⒉用树条、木板等制成的盛东西的器具:料斗子。
- 9.
柏历释义:亦作“栢歷”。古时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横一木如门,叫重。横木下悬鬲,即“歷”,中盛粥,谓为死者神所凭依,葬后始改用木主。魏 晋 以来又有凶门柏历置于门外以表丧,略似后世的丧事牌楼。《晋书·琅邪悼王焕传》:“﹝ 晋元帝 ﹞悼念无已,将葬,以 焕 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詔立凶门柏歷,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琅邪国 右常侍 会稽 孙霄 上疏諫曰:‘……凶门柏歷,礼典所无,天晴可不用,遇雨则无益,此至宜节省者也。’”《宋书·礼志二》:“成帝 咸康 七年,杜后 崩……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凶门栢歷,门
- 10.
梅乾菜释义:以芥菜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干菜。柴萼《梵天庐丛录·梅干菜》:“江 浙 间,梅乾菜为佐簋良相……询诸 潮 梅 人,始悟梅乾菜原倡製於 梅州,製法以芥菜杂盐稍煮,出釜晒乾,再入釜,炙以糖料,再晒再乾,遂成乾菜。‘梅’盖以誌创地也。”亦省称“梅乾”。周作人《回忆录》六九:“匣中盛饭,别一格盛菜,上者有鱼,否则苦咸的梅干一二而已。”
- 11.
椒觞释义:盛有椒浆酒的杯子。 亦指椒浆酒。《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宝历万年。”宋 陆游《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三:“想得城中盛冠盖,家家来往荐椒觴。”明 高启《圣姑庙》诗:“椒觴奠罢沉玄壁,鸟没遥天湛空碧。”清 赵翼《悼亡》诗之三:“椒觴随例拜新年,病不能兴黯独眠。”
- 12.
水箱释义:某些机械、交通运输工具或建筑物中盛水用的装置。
- 13.
灯椀释义:亦作“灯盌”。油灯中盛油和放置灯心的碗形物。
- 14.
玉盘珍羞释义:指盘中盛的精美菜肴。
- 15.
纳木错释义:⒈平方千米,湖面海拔。⒉米。湖滨为天然牧场。湖中盛产裸鲤。
- 16.
补摄释义:谓相互补充替代。《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孔晁 注:“职事相兼不物设也。”
- 17.
豁落图释义:道教的符箓。唐 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金松岑《古意仿三十六体》诗:“上阳君自何年别,豁落图成鬢已霜。”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腰系着绣有伏虎形的荷包,荷包中盛着《豁落图》,即所谓《道箓》。--‘豁落’是道教术语。”
- 18.
迎年佩释义:唐 人迎新年的风俗。宋 陶穀《清异录·药谱》:“咸通 后士风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样,时时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