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 [bó làng shā]
1. 地名。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
博浪沙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阳武县 东南。 张良 与力士狙击 秦始皇 于此。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史记·留侯世家》:“良 与客狙击 秦始皇帝 博浪沙 中。”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沧海 得壮士,椎 秦 博浪沙。”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 博浪沙 中铁椎吼。”
国语词典
博浪沙 [bó làng shā]
⒈ 地名。秦阳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秦始皇于此。
博浪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副车释义:⒈皇帝的从车。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 东游,良 与客狙击 秦皇帝 博浪沙 中,误中副车。”司马贞 索隐:“《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从后。”《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清 沉绍姬《咏古》:“为报 韩 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⒉谓帝婿。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副车弟尝得 太祖 赐后詔一以藏之。”宋 岳珂《愧郯录·国初宫禁节料钱》:“副车,盖 絛 谓其弟 鞗,尚 徽宗 女 茂德帝姬 云。”⒊清 代称乡试的副榜贡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
- 2.
博浪释义:⒈地名。即 博浪沙。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张良 以五世相 韩,椎 秦始皇 于 博浪 之中。”详“博浪沙”。⒉轻佻,风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的十分博浪。”⒊谓放荡,放浪。《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 3.
博浪椎释义:于 博浪沙 狙击 秦始皇 所用的铁椎。
- 4.
圯桥授书释义:据《史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悉尽家财访求刺客,在博浪沙谋刺始皇。
- 5.
拍案叫絶释义:拍桌子叫好。形容赞赏至极。语本 唐 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红楼梦》第七八回:“﹝ 寶玉 ﹞忙問:‘這一句可還使得?’衆人拍案叫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當下 鄧九公 聽了,先就拍案叫絶,立刻便想拿説媒的那把蒲扇。”阎纲《论陈奂生》:“幽默深刻的笔法,喜剧气氛的烘托,让人拍案叫绝。”
- 6.
沙椎释义:指 汉 张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铁椎狙击 秦始皇 之事。 见《史记·留侯世家》。清 黄景仁《荆轲故里》诗:“市筑怜同伴,沙 椎付后生。”
- 7.
镐池释义:古池名。在 西周 镐京,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丰镐村 西北洼地一带。池水经由 滈水,北注入 渭。汉武帝 在池南凿 昆明池。唐 贞观 中,丰 滈 二水入 昆明池。唐 以后湮废。《三辅黄图·右甘泉宫》:“镐池 在 昆明池 之北,即 周 之故都也。”明 夏完淳《博浪沙歌》:“垓下 乌騅 楚霸王,镐池 白璧 秦皇帝。”
- 8.
黄石公释义:亦称 圯上老人。 相传 张良 于 博浪沙(今 安徽省 亳州市)刺 秦始皇 失败后,逃亡至 下邳(今 江苏 睢宁 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 张良 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 济北 穀城 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张良 从 刘邦 过 济北,果在 穀城 山下得黄石。良 死,遂与黄石并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后因称圯上授 张良《太公兵法》的老父为“黄石公”。宋 邵雍《题留侯庙》诗:“黄石公 传皆是用,赤松子 伴更何为。”宋 张孝祥《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