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佛土 佛土的意思

佛土

简体佛土
繁体
拼音fó tǔ
注音ㄈㄨˊ ㄊ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ó fú bì b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组词】: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组词】: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1) 〔仿佛〕见“仿”。(2) 同“拂”,违背,违反。(1) 同“弼”,辅弼。(1) 同“勃”,兴起。

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基本含义

指佛教徒心中的净土,也比喻理想的境地或人心纯净的地方。

佛土的意思

佛土 [fó tǔ]

1. 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

2. 特指净土。

4. 指佛寺。

佛土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

《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⒉ 特指净土。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九:“言浄土者,经中或时名佛刹,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我闻 昆明 水,天花散无数。躡足凌高峯,了了见佛土,。”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佛土三生愿, 尧 门一梦遄。”

⒊ 指佛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洪山寺 ﹞道场宏丽,为天下第一……平生所见庄严佛土,未有若斯之至者。”


佛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佛土释义:三佛土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
    • 2.
      佛刹释义:⒈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⒉佛寺。
    • 3.
      化土释义:佛家指三佛土之一的变化土。即佛为化度众生所化现的国土,亦即佛变化身所居之土。
    • 4.
      泥婆罗释义:尼泊尔 的旧译名。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泥婆罗国,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泥婆”。唐 段公路《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泥婆国
    • 5.
      浄土释义: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一名佛土。多指西方 阿弥陀佛 净土。南朝 宋 谢灵运《净土咏》:“浄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唐 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浄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明 高濂《玉簪记·谭经》:“禪机玄妙,法流浄土,一似莲开朵朵。”
    • 6.
      真土释义:⒈在一个地方自然形成的土壤。对“客土”而言。⒉佛教语。真佛土的略称。谓佛真身所住的法性土,对化身所住的化土而言。
    • 7.
      衆香国释义:⒈佛国名。《维摩经·香积佛品》:“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⒉喻百花盛开的境界。唐 殷尧藩《过友人幽居》诗:“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芍药》:“余与 右原 则徧履花畦,真如入众香国矣。”冰心《寄小读者》九:“夜中绝好,是最难忘之一夜。在众香国中,花气氤氲。”
    • 8.
      香园释义:芳香的苑园。 比喻仙境佛土。
    • 9.
      香国释义:⒈《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⒉犹花国。
    • 10.
      香土释义:⒈指佛土。⒉宫廷内泥土的美称。

佛土(fo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佛土是什么意思 佛土读音 怎么读 佛土,拼音是fó tǔ,佛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佛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