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逃名 逃名的意思
táomíng

逃名

简体逃名
繁体
拼音táo míng
注音ㄊㄠˊ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áo,(1)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组词】: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2)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组词】:逃避。逃难(nàn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基本含义

逃避罪责或名誉的责任。

逃名的意思

逃名 [táo míng]

1. 逃避声名而不居。

3. 逃脱罪名。

逃名 引证解释

⒈ 逃避声名而不居。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图 《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庞树柏 《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

⒉ 逃脱罪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国语词典

逃名 [táo míng]

⒈ 不追求世俗的声名。

如:「他逃名避世的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逃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径释义:亦作“三逕”。晋 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 2.
      守志释义:⒈坚守自己的志向。《左传·昭公十三年》:“我先君 文公,孤季姬 之子也,有宠於 献。好学而不贰……亡十九年,守志弥篤。”《后汉书·逸民传·王霸》:“王霸 字 儒仲,太原 广武 人也,少有清节。及 王莽 篡位,弃冠带,絶交宦……隐居守志,茅屋蓬户。”唐 张九龄《上封事书》:“上善则守志而后时,中人则躁求而易操。”明 高启《咏隐逸·梁鸿》:“伯鸞 古贤人,乃在杵臼间,夫妇共守志,逃名入深山。”⒉谓女子不改嫁。《敦煌曲子词·凤归云遍》:“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 曾 女坚贞。”元 王实甫《破
    • 3.
      开迳释义:⒈亦作“开径”。开辟路径。⒉《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蒋生逕,永怀求羊踪。”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蒋詡,字元卿,隐於杜陵。舍中三逕,惟羊仲、求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 4.
      逃名释义:⒈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唐 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庞树柏《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⒉逃脱罪名。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 5.
      韩康卖药释义:隐士逃名避世。 指卖药。

逃名(tao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逃名是什么意思 逃名读音 怎么读 逃名,拼音是táo míng,逃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逃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