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力田 力田的意思
tián

力田

简体力田
繁体
拼音lì tián
注音ㄌ一ˋ ㄊ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组词】:力气。力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组词】:视力。生产力。控制力。(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组词】:力学。作用力。保守力。(4) 用极大的力量。【组词】:尽力。力挫。力挽狂澜。(5) 姓。

tián,(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组词】:田野。耕田。(2) 和农业有关的。【组词】:田家。田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基本含义

指农民在田地上辛勤劳作,用力耕种的意思。也比喻人勤奋努力地工作。

力田的意思

力田 [lì tián]

1. 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农事。

3. 古时乡官名。汉置。

力田 引证解释

⒈ 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农事。

《战国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
《汉书·惠帝纪》:“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唐 司马扎 《卖花者》诗:“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今诚兴水利,教民力田,则西北可復为财赋之藪矣。”
易宗夔 《新世说·雅量》:“徐竹逸 与弟 竹虚 独守敝庐,昼则力田,夜不废读,儼如太平之世。”

⒉ 古时乡官名。 汉 置。

《汉书·文帝纪》:“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后汉书·明帝纪》:“其赐天子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李贤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
宋 苏轼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之二:“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国语词典

力田 [lì tián]

⒈ 致力于农事。

《战国策·赵策二》:「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


力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事释义:⒈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⒉指君事,国事。汉 刘安《上书谏伐南越》:“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⒊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⒋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⒌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
    • 2.
      余食释义:⒈剩馀的粮食。《管子·八观》:“什一之师,三年不解,非有餘食也。”《商君书·弱民》:“农有餘食,则薄燕于岁。”⒉犹饱食。《战国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
    • 3.
      劝农使释义: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
    • 4.
      国卿释义:诸侯的正卿。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汉 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参见“正卿”。
    • 5.
      在所释义:犹言所在地。《史记·平準书》:“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詔 益 凉 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光武纪下》“詔 益 梁 二州奴婢”:“在‘在所’今言‘所在地’,‘在所官’谓所在地之官署。”《宋书·孝武帝纪》:“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详申旧条,勤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在所具以名闻。”《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
    • 6.
      外攘释义:对外抵御敌人。 宋 胡锜《拟力田诏》:“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外攘全赖于内修,指顾而莲妖荡扫。
    • 7.
      孝弟力田释义:⒈亦作“孝悌力田”。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⒉唐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
    • 8.
      明饬释义:同“明敕”。《汉书·循吏传·黄霸》:“宜令贵臣明飭长吏守丞,归告二千石,举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务得其人。”清 管同《楚昭王论》:“夫苟君臣不忘仇讎,则必明飭政刑以肃纪纲。”
    • 9.
      民壮释义:⒈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明 王廷相《雅述下》:“正统 己巳之变,兵部徵各省兵入御虏……当时大臣建议,设立民壮,以备仓卒,法古兵出於农之义,三时在野力田,一时入城讲武,若有征调,即同正军。”《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教左右唤进民壮快手人等,将寺中僧众,尽都绑缚。”《明史·兵志三》:“正统 二年始募所在军餘、民壮愿自效者,陕西 得四千二百人。人给布二匹,月粮四斗。”⒉清 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清 赵翼《陔馀丛考·民壮》:“今州、县官衙前给使者有民壮,餼于官而供役。”《老残游记》
    • 10.
      淑行释义:美好的品行。 汉 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凭先民之遐邇,秉玄妙之淑行。”《后汉书·章帝纪》:“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劳也。”《晋书·任恺传》:“﹝ 愷 子﹞ 罕 字 子伦,幼有门风,才望不及 愷,以淑行致称,为清平佳士。”
    • 11.
      献捷释义:古代打胜仗后,进献所获的俘虏及战利品。《穀梁传·僖公二十一年》:“冬,公伐 邾,楚 人使 宜申 来献捷。捷,军得也。”《陈书·周迪传》:“﹝ 迪 ﹞收获器械,俘虏士民,竝曰私财,曾无献捷。”宋 苏轼《和王巩并次韵》:“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清 沉涛《瑟榭丛谈》卷下:“是地前 明 为首级库,边功献捷,归元于此。”
    • 12.
      甘膬释义:同“甘脆”。汉 枚乘《七发》:“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明 张居正《学农园记》:“惟力田疾耕,时得甘膬以养父母,庶获无咎。”《明史·隐逸传·杨黼》:“躬耕数亩供甘膬,但求亲悦,不顾餘也。”
    • 13.
      田畜释义:⒈耕种与畜牧。《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 任氏 折节为俭,力田畜。”⒉指畜牧。《汉书·西域传上·尉头国》:“田畜随水草,衣服类 乌孙。”⒊农田和牲畜。《明一统志·外夷·默德那国》:“有城池宫室,田畜市列,与 江 淮 风土不异。”
    • 14.
      稸积释义:⒈积聚;积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汉 王逸《九思·守志》:“志稸积兮未通,悵敞罔兮自怜。”《魏书·灵徵志上》:“大雪者,阴之稸积盛甚也。”⒉指积贮的谷物等。《战国策·魏策四》:“或以年穀不登,稸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按,一本作“畜积”。
    • 15.
      穑人释义:农夫。《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穡人成功。”《墨子·兼爱中》:“不为众庶侮鰥寡,不为暴势夺穡人黍、稷、狗、彘。”《宋书·袁湛传》:“明劝课之令,峻纠违之言,则嬾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力者欣而惰者惧,则穡人劝矣。”唐 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贞元 十二年,夏洎秋不雨,穡人焦劳,嘉穀用虞。”
    • 16.
      纺缉释义:纺丝和缉麻。 泛指纺织之事。《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李氏》:“李 昼则力田,夜则纺缉。”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东山 守 吴兴,夫人(东山 之母)尝於郡囿种苧,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餘矣。”
    • 17.
      辫发释义:⒈即辫子。晋 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岌岌冠縰,纍纍辫髮。”《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谓北为 索虏”元 胡三省 注:“索虏 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⒉借指编发为辫的少数民族。《宋书·王僧达传》:“辫髮凶诡,尤宜裁防。”宋 王禹偁《籍田赋》:“恩流於孝弟力田,德被於雕题辫髮。”参见“辫子”。
    • 18.
      逢年释义:谓遇到丰年。 《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 19.
      齿让释义:以年岁大小相让,示长幼有序。 《礼记·文王世子》:“故世子齿於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明 归有光《告昆山县城隍神文》:“吾邑人孝弟力田,乡里齿让。”

力田(lit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力田是什么意思 力田读音 怎么读 力田,拼音是lì tián,力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力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