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 [guāng zhái]
1. 广有。
2. 光大所居。谓建都。
4. 大宅。
光宅 引证解释
⒈ 广有。
引《书·尧典序》:“昔在 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曾运乾 正读:“光,犹广也。宅,宅而有之也。”
《南齐书·高帝纪下》:“猥以寡德,光宅四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上篇》:“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
⒉ 光大所居。谓建都。
引《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周公 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 曲阜,奄有 龟、蒙。”
李周翰 注:“光,大;宅,居也。”
晋 左思 《魏都赋》:“暨 圣武 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逮 皇魏 受图,光宅 嵩 洛,篤信弥繁,法教逾盛。”
⒊ 大宅。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论》:“近有光宅丈九,显曜京畿。”
国语词典
光宅 [guāng zhái]
⒈ 充满、被覆。
引《书经·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南齐书·卷二· 高帝本纪下》:「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踪,托王公之上。」
⒉ 光大所居,指建都。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暨圣武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
⒊ 唐朝武后的年号(西元684)。
光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书堂释义:中书省的政事堂。唐 杜甫《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仇兆鳌 注:“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武德 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 光宅 元年,裴炎 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宋 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 北平 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 2.
古先释义:⒈往昔;古代。《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汉 王充《论衡·齐世》:“和气不独在古先,则圣人何故独优?”晋 左思《吴都赋》:“古先帝代,曾览八紘之洪绪,一六合而光宅。”唐 杜甫《北征》诗:“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聂绀弩《谈“娜拉”》:“‘中国’古先圣贤的大道,虽然始终莫测高深,多少也该被硬装进了一些,使她们很够资格做一个贤淑的妻子。”⒉谓祖先,祖宗。《汉书·王莽传下》:“江 中 刘信,执敌报怨,復续古先,四年当发军。”宋 陈亮《祭楼德润母夫人文》:“惟灵守寡之操,有以参列妇於古先;抚孤
- 3.
司文释义:⒈官署名。 犹今之礼宾司。《通典·职官八》:“大唐 龙朔 二年,改鸿臚为司文,咸亨 初復旧,光宅 初改为司宾,神龙 初復旧。”⒉司文郎的省称。唐 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司文者闻之而惊曰:‘尔其自礪于尔躬,吾将献尔于王所。’”参见“司文郎”。⒊掌管文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宣圣 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
- 4.
同文寺释义:唐 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鸿臚寺”原注:“龙朔 二年,改鸿臚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 元年,改曰司宾寺。”参见“鸿臚寺”。
- 5.
品子释义:古称品官之子弟。唐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六:“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犂。”《新唐书·食货志五》:“光宅 元年……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李德裕 ﹞由是以品子叙官也。”清 梁章鉅《称谓录·大员子女》:“品子,仕宦子弟也。”
- 6.
四教释义:⒈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⒉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龙树四教、晓公四教、光宅四教、天召四教等。
- 7.
天官释义:⒈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诸选,条目猥多,法例参错,吏姦深远。”明 何景明《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廼復试於天官,去取加详焉。”⒉借指吏部尚书。清 戴名世《答赵少宰书》:“而足下出持节鉞,入贰天官。”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老夫不敢,还是天官大人先行。”⒊泛指百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王先谦 补注:“
- 8.
寺主释义:⒈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 东汉 时立 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 以后始称寺主。《魏书·释老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唐六典》卷四:“每寺上坐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共纲统众事。”《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摩摩帝”下引《僧史略》:“详其寺主,起乎 东汉 白马寺 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东晋 以来,此职方盛,故 梁武 造 光宅寺,召 法云 为寺主,创立僧制。”⒉宋 政和 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 9.
弘化释义:弘扬德化。《书·周官》:“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爰降詔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事不我与,屈己弘化。”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我国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四:“自古大乱之世,未有无圣人而可以致治者,亦未有无贤臣而可以弘化者。”
- 10.
惨紫释义:浅紫色。《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年》:“自是太后常御 紫宸殿,施惨紫帐以视朝。”胡三省 注:“紫色之浅者为惨紫。”
- 11.
抑损释义:⒈谦逊;谦让。《晏子春秋·杂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长八尺,迺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周 承之弊,故大国方五百里,所以崇宠诸侯而自抑损也。”宋 苏轼《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允诏》:“既殿文邦,宜膺盛礼,而抑损之志,逡巡不居。”⒉限制;减省。《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謁。”《新唐书·岑文本传》:“魏王 泰 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 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
- 12.
文昌台释义:唐 代尚书省之别名。武则天 光宅 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唐 陈子昂《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甿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臺。”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 13.
春官释义:⒈古官名。 颛顼氏 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 服虔 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唐、宋、明、清 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 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⒉唐 光宅 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唐 皎然《兵后送姚太祝赴选》诗:“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儔。”明 归有光《亡友方思曾
- 14.
浸泽释义:润泽。 喻普施恩泽。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我国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浸泽於下,升中於天,周 汉 以还,莫斯为盛。”
- 15.
神都释义:⒈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神州”。⒉犹言神京。谓京城。南朝 宋 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唐 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唐 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⒊指 洛阳。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 定都 洛阳。洛阳 旧号 东都,至是改称 神都,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神龙 元年
- 16.
胡白释义:犹胡说。《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年》:“太后怒曰:‘胡白!小子敢发此言!’”胡三省 注:“胡,何也;白,陈也;言何等陈白也。”
- 17.
豹韬卫释义:唐 禁卫军名。《旧唐书·郭孝恪传》:“次子 待封,高宗 时,官至左豹韜卫将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武后 光宅 元年,改……左右威卫曰左右豹韜卫。”
- 18.
轩辂释义:显贵者所乘的车子。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开国名墟,光宅海邦,分圭作宝,轩輅以庸。” 唐 张仲素 《穆天子宴瑶池赋》:“洎夫展 王母 之仪容,见列仙之轩輅。”
- 19.
钟梵释义:⒈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宋 王安石《光宅寺》诗之一:“千秋钟梵已变响,十亩桑竹空成阴。”宋 黄庭坚《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之三:“舍后钟梵炉烟长,舍前帘影竹苍苍。”⒉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隋炀帝《与释智顗书》:“横使寺塔焚烧,如此屋流散,鐘梵輟响,鸡犬不闻。”唐 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诗:“新年三五 东林 夕,星汉迢迢鐘梵迟。”清 魏源《天台纪游》诗之六:“妙香浮虑净,鐘梵梦魂寂。”
- 20.
铜蟾释义:铜制的蟾蜍形器物,如水盂、墨合、灯盏之类。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下》:“建中 时,光宅寺 僧铸铜蟾为息烟灯,天下传之。”清 曹寅《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有怀晚研曾寓此三年》诗:“凌结铜蟾戢墨兵,衰疲那竞世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