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zhèng míng]
1.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即楔子。元·明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指正式的名称。
正名 引证解释
⒈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引《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
《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⒉ 即楔子。 元 杂剧的开场白。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⒊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
国语词典
正名 [zhèng míng]
⒈ 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
引《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⒉ 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
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正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实释义:⒈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荀子·正名》:“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杨倞 注:“虽有化而无别异,故谓之一实,言其实一也。”《吕氏春秋·振乱》:“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高诱 注:“攻伐欲陷人,救守欲完人,其实一也。”《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有天下,无天下,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纪妖》:“刻为文,言为辞。辞之与文,一实也。”章炳麟《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⒉谓真实,实在。《陆象山语录》
- 2.
丁外艰释义:同“丁父忧”。明 宋濂《叶治中历官记》:“﹝ 侯 ﹞丁外艰而还,重纪 至元 三年,补 江 浙 行中书宣使。”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场外孝廉》:“我主人以数千金订某贡生代倩,不意某临场骤丁外艰,不能以正名入试。”
- 3.
俛然释义:⒈切近貌。 《荀子·正名》:“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杨倞 注:“俛然,俯就貌。俛然而类,谓俯近於人,皆有统类,不虚诞也。”⒉衰颓貌。严复《原强》:“此吾前者所以言四千年文物俛然有不终日之势者,固以此也。”
- 4.
修名释义:⒈美好的名声。⒉匡正名分。⒊循名,依照名称。⒋加强修养以求名誉。⒌谓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
- 5.
假两释义:南朝 齐 末年的一种服饰。《南史·齐纪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 6.
八对释义:旧谓诗有八对。旧题 魏文帝《诗格》:“八对: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迭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 7.
加损释义:⒈褒贬;增减。《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郑 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宋史·王安石传》:“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金之物,所加损不过銖两而移焉。”清 唐甄《潜书·充原》:“文嗟嘆之言以为歌咏,协之以六律,播之以五音,宣其固有也。后夔 虽聪,工倕 虽巧,岂能有所加损哉!”⒉愈加减少。《庄子·秋水》:“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 8.
化裁释义: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 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 9.
台使释义:⒈六朝时指朝廷使者。⒉唐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
- 10.
名分释义:指人的名义、身份和地位:正名分。
- 11.
名教释义: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来源于儒家的孔孟之道。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束缚了人民的思想和行动。
- 12.
名重释义: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 13.
官印释义:⒈官府机构的印。⒉指人的正名。
- 14.
寰海释义:海内;全国。南朝 梁 江淹《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仁铸苍岳,道括寰海。”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水浒传》第三二回:“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敬!”清 龚自珍《地丁正名》:“寰海之内,无一人不復者也,仁莫大焉!”
- 15.
尸祝释义:⒈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 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成玄英 疏:“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晋书·嵇康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清 龚自珍《六经正名》:“《尔雅》者,释《诗》《书》之书,所释又《诗》《书》之肤末,乃使之与《诗》《书》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⒉祭祀。明 宋濂《题傅氏诰敕后》:“﹝ 金昌年 ﹞尝浚 慈湖,溉田千顷,民
- 16.
弹诘释义:弹劾诘问;责问。 《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二年》:“上皇命事无大小,皆据律正名,不得为疑奏;合则制可,违则弹詰,尽用墨詔,由是事皆精审。”宋 苏辙《罢提举太平官欲还居颍川》诗:“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詰。”
- 17.
径易释义:⒈直接平易。 《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杨倞 注:“径疾平易而不违拂,谓易晓之名也。”⒉快速便利。《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五年》:“大司农 郑当时 言:‘穿 渭 为渠,下至 河,漕 关 东粟径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餘顷。’”⒊引申为便当。严复《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慢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 18.
徐杜释义:唐 徐有功 和 杜景佺 的并称。二人皆以治狱公正名世。
- 19.
朱砂庵释义:寺庙名,正名慈光寺。 明朝修建,在黄山朱砂峰下。
- 20.
楬橥释义:⒈标志,植木以作表记。《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璽之”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櫫。”《说文·木部》:“楬,楬櫫也。”段玉裁 注:“楬櫫,汉 人语,许 以 汉 人常语为训,故出櫫字於説解。”章炳麟《訄书·正名杂义》:“前世作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蹄》《駢拇》,以章首为楬櫫。”章炳麟《訄书·丙午与刘光汉书》:“《左氏》初行,学者不得其例,故傅会《公羊》以就其説……诸儒后始专以五十凡例为楬櫫,不復杂引二传。”⒉标明,揭示。陈独秀《敬告青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