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府 [jīng fǔ]
1. 京都地区。
京府 引证解释
⒈ 京都地区。
引《宋史·慎从吉传》:“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迎春》:“京府故事,立春之先日,京兆尹率僚属官有事於迎春,由东关迎府,由府迎入朝。”
国语词典
京府 [jīng fǔ]
⒈ 国都所在的地区。
引《宋史·卷二七七·慎知礼传》:「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
京府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畿辇释义:京城地区。辇,天子的车,借指京城。
京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厢释义:⒈宋 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 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 朝 大中祥符 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 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⒉宋 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 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 广南。”
- 2.
县君释义:⒈古代妇人封号。晋 已有此称。唐 制,五品母妻为“县君”。宋 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元 制与 唐 制同。明 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晋书·后妃传上·宣穆张皇后》:“魏 正始 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 洛阳 高原陵,追赠 广平县君。”唐 韩愈《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母曰 太原县君。”宋 王明清《春娘传》:“太守谓 玉 曰:‘汝今为县君矣,何以报我?’”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室人》:“﹝ 宋 ﹞ 政和 中,改郡县君号为七等……县君为室人、安人、孺人。”⒉命妇的通称
- 3.
朱绂释义:⒈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程颐 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唐 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宋 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⒉指做官。唐 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 4.
荣褒释义:⒈盛赞。宋 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朱生 振迹於盛德之下,发名於善教之始,何必 申繻 之剧论,岂异夫子之荣褒者哉!”⒉荣显褒扬。指地位、名誉。明 沉德符《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致位上卿一品,前后富贵者三十年而后殁,荣褒悉备,世无贬词,可谓幸矣。”
- 5.
蟠极释义:遍及。语本《管子·内业》:“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极於地,蟠满九州。”宋 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揖让乎圣贤,蟠极乎天地,此道之致也。”参见“蟠满”。
- 6.
衵服释义:内衣。《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 与 孔寧、仪行父 通於 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杜预 注:“衵服,近身衣。”《晋书·良吏传·王宏》:“帝常遣左右微行,观察风俗,宏 缘此復遣吏科检妇人衵服,至褰发於路。”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徐霖》:“夏月,京府命工搭盖松棚,适一匠者衵服破绽见其二子,霖 竟牒天府云:‘某人受役而不主一,合从重挞。’”
- 7.
録事释义:职官名。晋 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隋 初以为郡官,相当于 汉 时州郡主簿。唐 宋 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 废。清 初各部又设录事;清 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崔立 为 雒县,有豪族 陈氏 为县録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一日,县尉请 钟録事 父子在衙中饮酒。”清 孙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