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 [jiǔ èr]
1. 《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
九二 引证解释
⒈ 《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引《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颖达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
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
九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翁释义:通草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二引《吴氏本草》:“通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参见“ 丁公藤 ”。
- 2.
三一八惨案释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 所部国民军与 奉 系军阀作战,日本 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 奉 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 英 美 法 意 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 三月十八日,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 天安门 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 段琪瑞 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 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 3.
三三释义:⒈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⒉童谣名。宋 苏轼《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唐书》童謡:打麦三三三。”明 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⒊指三三径。清 曹寅《寄题东园》诗之六:“桃坞下多蹊,三三别一径。”参见“三三径”。⒋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逸周书·酆谋》:“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
- 4.
乞巧楼释义:乞巧的彩楼。唐 王建《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于庭,谓之乞巧楼。”明 梁辰鱼《普天乐·咏时序悼亡》曲:“羡谁家乞巧楼头,笑声喧玉倚香隈。”参见“乞巧”。
- 5.
五色旗释义:⒈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⒉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鲁迅《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 6.
伟长释义:⒈奇伟超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⒉高大。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⒊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三国 魏 文帝《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 擅名於 青 土,公干 振藻於海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 7.
传座释义:亦作“传坐”。古人在年后相邀邻里饮宴称传座。唐 唐临《冥报记》卷下:“长安 市里风俗,每岁元旦以后,递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座。”座,《法苑珠林》卷九二、《太平广记》卷一三四引作“坐”。
- 8.
佥事释义:⒈官名。金 置按察司佥事。元 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僉事。明 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僉事。清 初沿用,乾隆 时废。《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安抚司僉事 朱国楨 枉勘平人 谢二六 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三》:“有明 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係以同知、僉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宪恩深望知鼇戴,僉事威严展狗才。”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鲁迅《坟·从
- 9.
假冲释义:假充,假冒。 《西游记》第九二回:“﹝ 行者 道﹞你这府县,每年家供献金灯,假冲诸佛降祥者,即此犀牛之怪。”
- 10.
公养释义:⒈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孟子·万章下》:“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於 卫灵公,际可之仕也;於 卫孝公,公养之仕也。”朱熹 集注:“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⒉指集体饲养牲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十四区河洛水沐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冬季扩社,自留地和牲口公养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向银行贷款一九二元,买了一头黄牛,归社公有、公养、公
- 11.
六爻释义:《易》卦之画曰爻。 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 12.
兵暴释义:士兵暴动。程子华《学习运用毛主席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在红四师被打散后,我和一些党员同志,先后到国民党军 岳维峻 部进行秘密工作,并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胜利地举行了 大冶、阳新 兵暴。”
- 13.
内卦释义:《易》卦的下三爻称“内卦”,上三爻称外卦。《左传·僖公十五年》“《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晋 杜预 注:“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唐 孔颖达 疏:“在幽而贞,宜其吉者,以其在内卦之中,故云在幽也。”
- 14.
剿杀释义:⒈犹剿戮。 《金史·古里甲石伦传》:“石伦 復言:‘日者遣军潜擣敌垒,欲分 石州 兵五百权屯 方山,剿杀土寇。’”《三国演义》第九十回:“蜀 将督军分路剿杀。”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四川 人在 明 末 清 初的时候遇过一次很大的屠杀,相传为 张献忠 剿杀 四川。”⒉勦殺:剿除,消灭。《金史·古里甲石伦传》:“日者遣军潜擣敌垒,欲分 石州 兵五百权屯 方山,勦杀土寇。”一本作“剿杀”。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当时--一九二五,二六年--他们的努力,例如勦杀‘学匪’,或者请出西哲 勖本霍尔 来
- 15.
北伐军释义: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郭沫若《北伐途次》小引:“在这儿所要叙述的是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进攻 武昌 时的事情。”
- 16.
十六字诀释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 17.
千年调释义:⒈长远之计。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想着这半世勤劳,也枉做下千年调。”《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老狗!老私窠!我只道你做了千年调,永世用不着儿孙。”⒉词牌名。双调,仄韵。宋 辛弃疾 有《千年调》词二首。原名“相思会”,因 辛 词有“刚作千年调”句,故改名。
- 18.
同游释义:⒈见“同游”。⒉亦作“同游”。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⒊一同游览。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⒋指同游者;同伴。唐 许浑《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楚 云
- 19.
孙儿释义:儿子的儿子。常为祖父母对孙子的称呼或孙子对祖父母的自称。唐 牛僧孺《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宋 朱熹《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诗之一:“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籤满架垂。”《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儿,我不容易看养你到而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孙儿 惠禄,请祖爷爷的金安。”
- 20.
封使君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汉 宣城 郡守 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 封使君,因去,不復来。故时人语曰:‘无作 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