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伊洛 伊洛的意思
luò

伊洛

简体伊洛
繁体
拼音yī luò
注音ㄧ ㄌ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彼,他,她。【组词】: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2) 文言助词。【组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3) 姓。

luò,(1) 〔洛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2) 〔洛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雒”。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伊洛的意思

伊洛 [yī luò]

1. 亦作“伊雒”。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伊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伊雒”。 伊水 与 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

《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伊 出 熊耳,洛 出 冢岭。禹 都 阳城,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⒉ 指二 程 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国语词典

伊洛 [yī luò]

⒈ 伊、洛二水的合称。

《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⒉ 程颐、程颢的学说。因其曾讲学于伊、洛之间。

《宋史·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刘勉之传》:「时蔡京用事,禁止毌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


伊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团和气释义: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2.
      仰光释义:缅甸首都。位于该国中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东部。人口约500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商港,也是重要交通枢纽。仰光大金塔世界闻名。
    • 3.
      伊洛释义:⒈亦作“伊雒”。 ⒉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 4.
      伊雒释义:见“伊洛”。
    • 5.
      夫甘都卢释义:古国名。 其地或以为在今 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中游 卑谬 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
    • 6.
      无象释义:⒈失去常态、常道。 《左传·襄公九年》:“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伊洛 既燎烟,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无像”。⒉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
    • 7.
      缅甸释义:东南亚国家。 在中南半岛西部。北邻中国。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人口4392万(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大量出口。
    • 8.
      缑氏山释义: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汉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 者,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 李白《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访道应寻 緱氏山。”

伊洛(yil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伊洛是什么意思 伊洛读音 怎么读 伊洛,拼音是yī luò,伊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伊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