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芄兰 芄兰的意思
wánlán

芄兰

简体芄兰
繁体芄蘭
拼音wán lán
注音ㄨㄢˊ ㄌ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 ◎ 〔芄兰〕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断之有白汁,可食。叶对生,心脏形。花白色,有紫色斑点。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

lán,(1) 指“兰草”和“兰花”。【例句】: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秀美和光彩。

芄兰的意思

芄兰 [wán lán]

1. 即“萝藦”。多年生草质藤本。具乳汁,叶腋生有总状花序,内有多数种子。茎、叶、果实入药。

[butterfly weed;]

芄兰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又名萝藦。多年生蔓草。茎叶长卵形而尖。夏开白花,有紫红色斑点。结子荚形如羊角,霜后枯裂,种子上端具白色丝状毛。茎、叶和种子皆可入药。

《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毛 传:“芄兰,草也。”
郑玄 笺:“芄兰柔弱,恒蔓延於地,有所缘则起。”
陆玑 疏:“一名萝藦。 幽州 人谓之雀瓢。”


国语词典

芄兰 [wán lán]

⒈ 植物名。萝藦科萝藦属。多年生草本。蔓生,叶心形,对生,茎、叶含白色汁液,可食。果实大,种子生白絮,随风飞散。

⒉ 《诗经·卫风》的篇名。共二章。

根据诗序:「芄兰,刺惠公也。」
首章二句为:「芄兰之 支,童子佩觿。」


芄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佩觿释义:⒈亦作“佩觹”。 亦作“佩觽”。佩戴牙锥。觿,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觿,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毛 传:“觿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汉 刘向《说苑·脩文》:“能治烦决乱者佩觿,能射御者佩韘。”唐 元稹《王悦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佩觹有趋蹌之美,释褐参待从之荣。”⒉佩带的牙锥。
    • 2.
      佩韘释义:⒈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毛 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⒉佩戴的牙玦或玉玦。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 章皇 ﹞因自取佩韘掷之,諭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 3.
      悸悸释义:⒈下垂貌。 《诗·卫风·芄兰》“垂带悸兮”毛 传:“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陆德明 释文:“悸兮,垂貌。”⒉惶恐貌。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内则拳拳然事亲如有闕,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唐 孙樵《出蜀赋》:“心悸悸而程不敢逸兮,徒憭慄而兴嘆。”
    • 4.
      觿年释义:亦作“觽年”。语本《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后因以“觿年”为童年。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於觿年。”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铭》:“凤阁觿年,已振弥天之响。”
    • 5.
      雀瓢释义:即芄兰。 草名。
    • 6.
      韘觿释义:《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毛 传:“觿,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韘,决也。能射御则佩韘。”汉 刘向《说苑·修文》:“能治烦决乱者佩觿,能射御者佩韘。”后遂以“韘觿”借指智勇兼备的少年。元 王逢《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诗之二:“秦 地旧归 燕 质子,瀛 封曾畀 宋 孤儿。愁边返照窥墙榻,梦里惊尘丧韘觿。”

芄兰(wanl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芄兰是什么意思 芄兰读音 怎么读 芄兰,拼音是wán lán,芄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芄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