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均平 均平的意思
jūnpíng

均平

简体均平
繁体
拼音jūn píng
注音ㄐㄨㄣ ㄆ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ūn,(1) 平,匀,引申为调和。【组词】:均衡。势均力敌。平均。(2) 皆,都,老少均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均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基本含义

平均、平衡

均平的意思

均平 [jūn píng]

1. 平衡;均匀。

3. 平正;公允。

均平 引证解释

⒈ 平衡;均匀。

《周礼·地官·贾师》:“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
《后汉书·虞诩传》:“臺郎显职,仕之通阶。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无人。宜令均平,以厌天下之望。”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九:“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互不成丹。”
李大钊 《青春》:“大宇积热力,每散趋均平,天地乃毁。”

⒉ 平正;公允。

《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南史·循吏传·阮长之》:“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盗止息。”
《诗·桧风·鳲鸠》“鳲鳩在桑” 宋 朱熹 集传:“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母弟称弟》:“诗人美鳲鳩均爱七子,岂有於父母则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则教之以疏外!”


均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亢宠释义:谓得到极度宠幸。《左传·宣公三年》:“今 公子兰,姞 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后性恭俭,郑 王 二妃方亢宠,后待之均平。”
    • 2.
      何满子释义:⒈唐玄宗时著名歌者。又名何满。⒉舞曲名。何,也写作“河”。以歌者何满子而得名。⒊词牌名。单调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见清万树《词律》卷二。
    • 3.
      公旬释义:古代人民为统治者每年所承当的无偿劳役。 《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郑玄 注:“公,事也;旬,均也。”孙诒让 正义:“郑 意役法当均劳逸,故谓之公旬,即取役事均平之义,犹市贾谓之月平也。”
    • 4.
      均平释义:⒈平衡;均匀。 《周礼·地官·贾师》:“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后汉书·虞诩传》:“臺郎显职,仕之通阶。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无人。宜令均平,以厌天下之望。”唐 吕岩《七言》诗之二九:“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互不成丹。”李大钊《青春》:“大宇积热力,每散趋均平,天地乃毁。”⒉平正;公允。《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南史·循吏传·阮长之》:“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盗止息。”《诗·桧风·鳲鸠》“鳲鳩在桑”宋 朱熹
    • 5.
      均赋释义:谓均平田赋。
    • 6.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7.
      天钧释义:⒈亦作“天均”。谓天然均平之理。⒉指极北之地。⒊比喻心。⒋指钧天广乐。神话中的一种天界音乐。
    • 8.
      安富释义:⒈使富者安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五曰宽疾,六曰安富。”郑玄 注:“安富,平其繇役不专取。”贾公彦 疏:“言繇役均平,又不专取,则富者安,故云安富。”⒉安定富足。唐 韩偓《迷楼记》:“今天下安富无外事,此吾得以遂其乐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史书说 开元 末年,西京、东都 米价一石不到二百钱,布帛价也很低廉,海内安富,行人走万里远路,用不着带武器。”
    • 9.
      客件数释义:服装行业来衡量该品牌的成套销售情况的,相当于人均平均成交数,也就是客件比。
    • 10.
      平富释义:谓均平薄敛。
    • 11.
      平度释义:⒈平和的法度。⒉指日月分别在二分(春分、秋分)、两弦(上弦、下弦)时运行的均平之度。
    • 12.
      平政释义:⒈谓修明政治。 ⒉平征,均平其税。
    • 13.
      平施释义:均平地施与。
    • 14.
      成市释义:⒈使市场物价均平。《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郑玄 注:“成,平也。”贾公彦 疏:“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⒉像市场一样。比喻众多。《汉书·刑法志》:“姦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⒊形成市场。《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齐 季陵迟,官方淆乱,鸿都 不纲,西园 成市。”李善 注引 荀悦《汉纪》:“灵帝 即位,太后临朝,於 西园
    • 15.
      权称释义:⒈谓权衡局势。 ⒉法度,准则。⒊用秤称。形容均平。
    • 16.
      殚均释义:谓使极其均平。
    • 17.
      称物平施释义: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孔颖达 疏:“稱物平施者,稱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汉书·律历志上》:“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糴之貴賤因地腴瘠,假如腹裏糴價五錢六錢,則窮邊斷是八錢九錢,奈何使苦寒與逸肥一樣同折,非稱物平施之義也。”
    • 18.
      要会释义:⒈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小宰》:“听出入以要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孙诒让 正义:“一月之计少,举凡其要而已,故谓之要;一岁之计多,则总聚攷校,故谓之会也。”⒉指管理核计财经事宜。《旧唐书·夏侯孜传》:“洎掌于经费,备歷重难,居然要会之权,颇得均平之道。”⒊通都要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大梁,天下之要会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近废 荆门军 为 长林县,屯兵减少,不足以控制要会。”⒋主旨;要旨。唐 张九龄《敕岁初处分》:
    • 19.
      通括释义:全面核查登记。 《辽史·食货志上》:“兴宗 即位,遣使閲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岁,习知稼穡。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遂均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辽 通括户口。”
    • 20.
      面首左右释义:旧时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当的侍从。《宋书·前废帝纪》:“山阴公主 淫恣过度,谓帝曰:‘……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駙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面,取其貌美;首,取其髮美。”吕叔湘《<资治通鉴>标点斠例·因不明制度而误之例》:“‘帝乃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面首’的出处就在这里……原来这个不体面的差使的职称叫做‘面首左右’,三十人是共三十人。‘面首左右’省称‘面首’是后来的事情,这里用的是全称,把它割裂成两段,使‘左右’属

均平(junp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均平是什么意思 均平读音 怎么读 均平,拼音是jūn píng,均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均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