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语 [sù yǔ]
1. 夜谈。
宿语 引证解释
⒈ 夜谈。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顾劭 尝与 庞士元 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
宿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哑不聋释义: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 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 2.
咤呀释义:张口貌。 《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如今箇箇口吒呀,问著乌龟唤作鳖。”
- 3.
咤沙释义:晃动貌;翕动貌。 唐 陆龟蒙《吴俞儿舞歌·剑俞》:“纛影吒沙干影侧。”《古尊宿语录》卷十九:“一喝一卓,眼生八角,鼻孔吒沙,眉毛卓朔。”
- 4.
尿牀释义:在床上遗尿。《古尊宿语录》卷十四:“师云,‘儞因甚夜来尿牀?’”
- 5.
年腊释义:佛教语。泛称僧龄。腊,指僧人受戒以后的年岁。《古尊宿语录·赵州真际语录》:“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赵州 观音院,有禪师年腊高邈,道眼明白。”唐 白居易《送文畅上人东游》诗:“貌依年腊老,心到夜禪空。”唐 于頔《郡斋卧疾赠昼上人》诗:“逢师年腊长,值我病容羸。共话无生理,聊用契心期。”
- 6.
抱拙释义:持守愚拙。谓不投机取巧。《古尊宿语录》:“云峯 悦禪师 语録《颂古》:‘抱拙 少林 已九年,赵州 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峯色。’”元 揭傒斯《题<渊明抚松图>》诗:“抱拙辞下邑,旷然获所安。”清 宗元豫《七夕集晓榭》诗:“白头甘抱拙,那望鹊桥迴。”
- 7.
撩天释义:朝天。《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世诸佛总在儞脚跟下,三十年后鼻孔撩天。”元 耶律楚材《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若要脚跟点地,鼻孔撩天,却须向这葛藤里穿过,始得。”《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鼻孔撩天,包牙外露。”
- 8.
机语释义:佛教语。 机悟之语。《古尊宿语录》卷十一:“暨登 杨大年、李都尉 之门,机语契投,於是法道大振。”
- 9.
法道释义:⒈指佛法之道。 《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暨登 杨大年、李都尉 之门,机语契投,於是法道大振。”⒉办法和门道。《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法道,随便一只电话便惊动了三辆小车和这么多人。”
- 10.
老贼释义:詈词。 《后汉书·刘永传》:“﹝ 光武帝 ﹞与诸将书曰:‘吾常以 庞萌 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殊不知这般老贼有年无德,一箇吃饭坐处,也不依本分。”明 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如今眼又昏,耳又聋,又走动不得,你教他去后,倘有些个差池,教兀谁来看顾你?”
- 11.
褴毵释义:指败絮。 《古尊宿语录》卷六:“抖擞多年穿破衲,襤毿一半逐云飞。”
- 12.
记説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13.
记说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14.
迁谢释义:⒈犹言衰退败落。《南齐书·武帝纪》:“宋 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邦,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唐 骆宾王《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元 惟则《示友人》诗:“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⒉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宋 苏辙《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⒊谓身心衰老。唐 寒山《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
- 15.
酬价释义:亦作“酧价”。偿付代价。《古尊宿语录》卷二五:“朕收得中原之宝,只是无人酧价。”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至 泗 上,徒步至市中买鱼,酬价未谐,估人呼为保仪。”明 周履靖《锦笺记·游杭》:“马非蹀躞寧酬价,人不嬋娟肯动心。”
- 16.
饭牀释义:供吃饭用的几案。《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垂示代语》:“因斋时打帐座一下云:‘这箇喫。’又打饭牀一下云:‘这箇不喫。’”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放下一张饭牀,上面都没摆当。”
- 17.
驴年释义:指不可知的年月。《古尊宿语录》:“这痴汉汝与么搅驴年去,任经尘沙刼,无有见期。”《景德传灯录·古灵神赞禅师》:“钻他故纸驴年去。”
- 18.
高邈释义:⒈高远。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宋 苏舜钦《永叔石月屏图》诗:“此説亦诡异,予知未精确,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间幽微与高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何观察 之论政比乎法,崔宗伯 之翼士醇乎儒,皆体气高邈,词义閎深,古色黝然,駸駸乎进於 汉 矣。”⒉超凡逸俗。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楚老 风韵高邈,好山水。”⒊指超凡逸俗的人,隐逸者。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以兹近声利,安得成高邈?”⒋指年高。《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或云,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 19.
麤浅释义:⒈亦作“麄浅”。 浅显,不深奥。《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言虽麤浅,理实甚深。”⒉粗陋浅薄。宋 苏轼《答毕仲举书》之一:“佛书旧亦尝看,但闇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麤浅假説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於不去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然悠谬麄浅,登场闻之,秽及广坐。”明 李东阳《<匏翁家藏集>序》:“辞赋歌行吟謡之属皆诗也。是其去古虽远,而为体固存。彼才之弗逮者,麄浅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