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诗 [yì shī]
1. 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先秦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
3. 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
逸诗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
引《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
唐 崔国辅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诗》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诗》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
郭沫若 《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
⒉ 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
引《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国语词典
逸诗 [yì shī]
⒈ 未收入诗经中的古诗。
引清·桂馥《札朴·卷二·温经·逸诗》:「古者谣谚皆谓之诗,其采于遒人者,如国风是也。未采者,传闻里巷,凡周秦诸书引诗不在四家编内者,皆得之传闻,故曰逸诗。」
逸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来释义:⒈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朱熹 集传:“来,归也。”⒉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 2.
周诗释义:⒈周 代的逸诗。《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寿几何?’”杜预 注:“逸诗也。”⒉指《诗经》。因其为 周 代诗歌,故称。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应配天於 唐 典,齐峻极於 周 诗。”唐 韩愈《荐士》诗:“周 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 3.
狸首释义:⒈逸诗篇名。 上古行射礼时,诸侯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韩非子·八说》:“《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狸首》射侯,古之射礼也。”《孔子家语·辩乐》:“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散军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騶虞》,而贯革之射息也。”王肃 注:“《狸首》、《騶虞》,所为节也。”参见“貍首”。⒉貍首:狸的头。《礼记·檀弓下》:“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歌曰:‘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孔颖达 疏:
- 4.
翘弓释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杜预 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翘弓”为礼聘贤才的典实。南朝 陈 周弘让《与徐陵荐方圆书》:“脱能登此仄陋,纶言是属,翘弓远賁,则山谷咸劝,足令廉风復振,懦夫能立。”参见“翘车”。
- 5.
翘车释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后因谓礼聘贤士的车子为“翘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翘车之招;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吕延济 注:“翘车,使车也。”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故圣君莫不根心招贤,以举才为首务。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周书·沉重传》:“爰致束帛之聘,命翘车之招。”前蜀 韦庄《寄从兄遵》诗:“江上清风正钓鱸,九重天子梦翘车。”
- 6.
茅鸱释义:⒈鸟名。猫头鹰。⒉古逸诗篇名。《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穆子 不説,使工为之诵《茅鴟》。”杜预 注:“工,乐师。《茅鴟》,逸诗,刺不敬。”
- 7.
诵咏释义:⒈见“诵咏”。 ⒉亦作“诵咏”。诵读吟咏。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仲舒 朝服南面,诵咏经论。”宋 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言《诗》何敢望 商 赐,幸得诵咏祛童蒙。”清 黄宗羲《姚江逸诗序》:“亦有诵咏已落四方之口,邑中反无知之者。”⒊歌颂。《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始也,搢绅之论,莫不交口诵咏,谓太平之期可蹻足而待也。”
- 8.
车乘释义:乘坐的车或作战的车。《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诗》曰:‘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杨伯峻 注:“此逸诗……引者之意盖以车乘指 齐桓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詰朝相见。”《后汉书·蔡邕传》:“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餘两,填塞街陌。”《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操 兵抵敌不住,弃寨而走。车乘、浮桥,尽被烧毁。”
- 9.
采荠释义:亦作“采齐”。古乐曲名。一说,逸诗名。
- 10.
集本释义:⒈集子。 宋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少陵 有《避地》逸诗一首……题下公自注云:‘至德 三载丁酉作。’此则真 少陵 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⒉聚集的资本。清 胡燏棻《上变法自强条陈疏》:“故往往集本同,而获利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