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食 一食的意思
shí

一食

简体一食
繁体
拼音yī shí
注音ㄧ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一食的意思

一食 [yī shí]

1. 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不更作其他小食(小食是指食饼果粥等食物)。


一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晷释义:犹言一时,一刻。唐 吴融《祝风三十二韵》:“秋不安一食,春不閒一晷。”清 恽敬《答董牧唐》:“此四年之中,所以无一晷之安,一事之定也。”
    • 2.
      一食顷释义:一食顷yishiqing短促之时间。
    • 3.
      写着释义:倾注,倒进去。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一食顷,作热汤,水解令得下手,写著瓮中。”
    • 4.
      刀头蜜释义: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语本《四十二章经》:“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宋 薛季宣《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宋 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之二:“忧渴焦山业海深,贪渠刀蜜坐成禽。”
    • 5.
      市次释义:管理市场的官舍。汉 刘向《说苑·敬慎》:“鲁 有恭士,名曰 机氾,年行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行必随,坐必危,一食之间,三起不羞。”
    • 6.
      斋马释义:《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 元淑 ﹞歴 浚仪、始平 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 所乘马,午后则不与蒭,云令其作斋。身及奴僕,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
    • 7.
      斗食释义:⒈谓日食一斗粮。《墨子·杂守》:“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据下言斗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则一斗,以终岁计之,当三十六石也。”⒉俸禄微薄的小官。《战国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颜师古 注:“《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宋 司马光《远谋》:“上自公卿,下
    • 8.
      方袍释义:⒈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唐 许浑《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⒉借指僧人。唐 司空曙《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 9.
      洁行释义:⒈清白的操行。汉 王充《论衡·刺孟》:“伯夷 不食 周 粟,饿死於 首阳 之下,岂一食 周 粟而以污其洁行哉?”清 姚莹《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先生﹞尤爱洁行潜志之士。”⒉保持行为的清白端正。《史记·魏公子列传》:“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今隐者洁行,蓬蓽之内,以咏先王之道。”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饿鬼》:“﹝ 朱叟 ﹞操业不雅……而 朱 洁行为善,人始稍稍礼貌之。”
    • 10.
      焦先释义:汉 末隐士。字 孝然,河东 人。孑然无亲,见 汉 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裳,见妇人即避去。平时不践邪径,不取大穗,数日一食。或谓曾结庐于 镇江 谯山(即今 焦山)。传说死时百馀岁。参阅 晋 皇甫谧《高士传》卷下、晋 葛洪《神仙传》。后因以指有道的隐士。
    • 11.
      瓦子释义:⒈碎瓦片。唐 杨凝式《赠张全义》诗:“洛阳 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江 淮 术士 王琼,尝在 段君秀 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画作龟甲,怀之。一食顷取出,乃一龟,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经宿却成瓦子。”⒉瓦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马行 北去,旧 封丘门 外祆庙斜街,州北瓦子……其餘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水浒传》第一一○回:“﹝ 李逵 等人﹞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讲唱文学﹞
    • 12.
      白棓释义:亦作“白棒”。大棍;大杖。《北史·王罴传》:“羆 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 羆 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唐 罗隐《与招讨宋将军书》:“江 南水,钟陵 火,缘 淮 饥,汴 滑 以东螟,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一衣之不覆,则磨寸铁,挺白棒,以望朝廷姑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章炳麟《思乡原下》:“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极諫以干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谓奇节也。”
    • 13.
      福算释义:亦作“福筭”。指寿命。前蜀 杜光庭《严常侍丈人山九曜醮词》:“六曹司命,增福算於丹天;七纪尊神,介休祥於玄极。”宋 何薳《春渚纪闻·元参政香饭》:“元公 自少至老,每食,度不尽则分减别器,未尝残一食……今 元公 由此当更延十年福筭也。”
    • 14.
      粝饭释义:糙米饭。《尸子》卷上:“珍羞百种而 尧 糲饭菜粥。”《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糲饭而已。”《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迪简 无以犒士,乃设糲饭与士卒共食之。”胡三省 注:“糲饭,脱粟饭也。”清 唐孙华《夏日盛暑贫甚戏作》诗:“菁羹糲饭吾能给,若比 焦先 未是穷。”
    • 15.
      过午不食释义:佛教戒律。每日一餐,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为病,宋 人言长年诀:夜卧不覆首,晚饭少数口。避瘴者诀:稍饮卯前酒,莫喫申后饭,似非常行之道。学佛者则过午不食,谓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亦作“过中不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谓过中不食。”
    • 16.
      追计释义:盘算思索以往的人或事。晋 陆机《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唐 柳宗元《送从弟谋归江陵序》:“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於口、平於心。”《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或数日不食,或达旦不寐,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
    • 17.
      食间释义: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即所谓尸)一食九饭的时间。
    • 18.
      饱朔释义:谓饱餐朔食。 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

一食(y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食是什么意思 一食读音 怎么读 一食,拼音是yī shí,一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