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负笈 负笈的意思

负笈

简体负笈
繁体負笈
拼音fù jí
注音ㄈㄨˋ ㄐ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驮,背(bèi )。【组词】: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2) 担任。【组词】: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3) 仗恃,依靠。【组词】: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组词】:负伤。负屈。(5) 具有,享有。【组词】:久负盛誉。(6) 欠(钱)。【组词】:负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组词】:负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组词】:负电。负极。(9) 违背,背弃。【组词】:负心。负约。忘恩负义。(10) 失败,与“胜”相对。【组词】:不分胜负。

jí, ◎ 书箱。【组词】:负笈从师。

基本含义

指背负着书籍,远离家乡去求学或进修。

负笈的意思

负笈 [fù jí]

1. 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负笈 引证解释

⒈ 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

⒉ 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满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 欧、美、日本 者日众。”


国语词典

负笈 [fù jí]

⒈ 背著书箱。比喻出外求学。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人》:「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


负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寻师释义:⒈用兵。《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杜预 注:“寻,用也。”⒉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 2.
      籯书囊剑释义:负笈佩剑。
    • 3.
      耗问释义:消息;音信。 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四:“乃有﹝兄弟﹞不相往来,不通耗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凤阳 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餘月,竟无耗问。”
    • 4.
      荷帙释义:犹言负笈。 帙,包书的布套。《魏书·窦瑗传》:“瑗 年十七,便荷帙从师,游学十载。”
    • 5.
      负笈释义:⒈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⒉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唐 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孙中山《中国之革命》:“满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 欧
    • 6.
      负笈从师释义:一个人学问已经很深了,还去拜师的意思。启示:一个人从小就要立志苦学,学习要不怕困难。出处:唐˙王勃˙ 山亭兴序:负笈从师,二千余里。
    • 7.
      赘居释义:⒈谓做赘婿长住妇家。明 宋濂《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颖,信 之 永丰 尉,赘居 兴贤 女氏。”明 汤显祖《邯郸记·闺喜》:“卢郎 未老因缘大,赘居 崔氏 清河。”清 陈维崧《四弟子万诗序》:“弟揖余言曰:‘弟不幸,赘居妇家,离诸兄僻远,自伤年少而孤,未得一日之优游,挟书以学。’”⒉客居。明 黄淮《静庵徐先生墓表》:“先生躡屩负笈从之游,深有所领悟,遂赘居 永嘉,以便力学。”
    • 8.
      题衣释义:后汉 任末 记事于衣的故事。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 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后以“题衣”为负笈游学之典。唐 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诗:“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负笈(fu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负笈是什么意思 负笈读音 怎么读 负笈,拼音是fù jí,负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负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