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 [jiā bǎn]
1. 用来保护、固定或限制身体部位的活动的一种硬或软的材料(如木条、金属)
英[ splint; ]
2. 用以使一个部件紧贴在另一个部件上的板形器件。
英[ boards for holding things together; instrument of torture the rack; ]
夹板 引证解释
⒈ 用以夹持物体的板子,多用木头或金属制成。
引《红楼梦》第六七回:“一面説,一面又见两个小厮搬进了两个夹板夹的大棕箱。”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撮毛!)用夹板上鞋。”
⒉ 指固定骨或关节的外科用具。
引《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不隄防关上一火砲打下来,砲风正伤了 董平 左臂,回到寨里,就使鎗不得,把夹板绑了臂膊。”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 林淑贞 ﹞取出两块薄板儿一夹……说到这里,夹板儿已经结结实实地捆好了。”
⒊ 指夹板船。
引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二节:“中国长江 外海的运输事业,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
国语词典
夹板 [jiā bǎn]
⒈ 用来夹持物体的薄板,多以木板、厚纸、金属等制成。
引《红楼梦·第六七回》:「一面说,一面又见两个小厮搬进了两个夹板夹的大棕箱。」
⒉ 由多片木材薄板经涂胶、加压等过程所制成的木质建材板。如五夹板、七夹板。亦称 为「合板」。
夹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夹板气释义:指来自对立的双方的责难:受夹板气。
- 2.
夹板船释义:旧时航海的一种两层木板的大帆船。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夹板船扎船》:“高拱乾《臺湾府志》云:荷兰 船最大,用板两层,斲而不削,製极坚厚,中国 谓之‘夹板船’。其实圆木为之,非板也,又多巧思,为帆如蛛网旋盘,八面受风,无往不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他娘未免打了他一顿,他便逃走了,走到夹板船上去当水手,几年没有音信回去。”
- 3.
木夹释义:⒈古代传递并保护文书用的木制夹板。《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蛮 遣 瑶 还,递木夹以遗 駢。”胡三省 注:“递牒以木夹之,故云木夹。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绍兴 元年,安南 与 广西 帅司及 邕 通信问,用两漆板夹繫文书,刻字其上,谓之木夹。按 宋白《续通典》,诸道州府巡院传递敕书,皆有木夹,是中国亦用木夹也。”⒉木制的衣夹。中有小弹簧,日常所用。
- 4.
板干释义:古代筑城或筑墙的用具。榦,夹板两旁支撑的木柱。《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事三旬而成,不衍於素。”晋 张华《博物志·异闻》:“代城 始筑,立板榦,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泽中自立。”唐 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序》:“乃徵土工、木工、石工,备器执用,来会祠下,斩板榦,礱柱础,陶瓴甓,筑垣墉。”清 钱谦益《故叔父山东按察司副使春池府君行状》:“公蒐军实,缮板榦,具舟车,偫糗粮。”
- 5.
板打墙释义:两边夹板,中间填土,用夯夯实而成。
- 6.
板榦释义:古代筑城或筑墙的用具。榦,夹板两旁支撑的木柱。《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事三旬而成,不衍於素。”晋 张华《博物志·异闻》:“代城 始筑,立板榦,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泽中自立。”唐 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序》:“乃徵土工、木工、石工,备器执用,来会祠下,斩板榦,礱柱础,陶瓴甓,筑垣墉。”清 钱谦益《故叔父山东按察司副使春池府君行状》:“公蒐军实,缮板榦,具舟车,偫糗粮。”
- 7.
道夹板释义:(轨道接头夹板,又称鱼尾板1),是钢轨接头连接的首选产品。
- 8.
鱼尾螺栓释义:鱼尾螺栓(蛋颈螺栓)多用在轨道接头夹板(鱼尾板)联结和沟槽管件,起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