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策 [zhào cè]
1. 即诏书。
2. 文体的一种。
4. 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诏策 引证解释
⒈ 即诏书。
引《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汉 故中常侍 长乐 太僕特进 费亭侯 曹君 之碑。 延熹 三年立。碑阴又刊詔策。”
宋 刘攽 《贺参政某侍郎启》:“伏审光膺詔策,进贰臺司,伏惟庆慰。”
章炳麟 《文学总略》:“然《七略》 高祖、孝文 詔策,悉在诸子儒家,《奏事》二十卷隶《春秋》,此则总集有六艺诸子之流矣。”
⒉ 文体的一种。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
《南齐书·文学传·丘灵鞠》:“时方禪让, 太祖 使 灵鞠 掌詔策。”
⒊ 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引唐 韩愈 《唐故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元和 元年,对詔策,拜右拾遗。”
马其昶 校注:“元和 元年四月,应材识兼茂、明於体用科,中第四第,为右拾遗。”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宫进士之所同;一举而首儒科,乃东阁郎君之未有。”
国语词典
诏策 [zhào cè]
⒈ 皇帝的命令。
引《汉书·卷八〇·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诏策,通经术。」
诏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策释义:诏策。
- 2.
徼妙释义:精微;微妙。语出《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唐 独孤及《对诏策》:“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陛下得 黄帝 之遗珠久矣。”明 焦竑《焦氏笔乘·读<论语>》:“释 氏之棒喝,独属不亲,老耼 之徼妙,皆为餘食矣。”
- 3.
敕法释义:整饬法令。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易》称明罚敕法,《书》有哀矜折狱,爵人於朝,刑人於市,有自来矣。”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詔策之大略也。”
- 4.
治戎释义:作战;治军。《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宋 陈亮《酌古论·李靖》:“唯善治戎者为能制之,唯天下奇才为能用之。”章炳麟《复仇是非论》:“今於两国治戎,积尸蹀血者,顾不敢议。”
- 5.
治要释义:⒈岁计。核计一年的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灋以治要。”郑玄 注:“治要,若岁计也。”孙诒让 正义:“谓都计诸凡之总簿书也。”⒉施政之要领。《史记·曹相国世家》:“其治要用 黄 老 术,故相 齐 九年,齐国 安集,大称贤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魏武 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⒊施政之需求。《宋书·裴松之传》:“今使兼散骑常侍 渝 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⒋摘录主要部分。如 唐 初 魏徵 奉敕编次经史百家书,
- 6.
策立释义:古代取得皇位或确立太子、皇后都须发布诏策文书,因谓取得皇位、确立太子等为“策立”。 宋 王巩《随手杂录》:“蔡确 有策立勋,社稷臣也。”《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宋高宗 策立 孝宗,降赦通行天下,只除人命大事,其餘小事,尽行赦放回家。”《清史稿·仁宗纪》:“﹝ 乾隆 ﹞六十年九月,策立为皇太子,高宗 将传位焉,以明年为 嘉庆 元年。”
- 7.
诏敕释义:⒈亦作“詔勅”。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⒉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 8.
诏诰释义: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两 汉 詔誥,职在尚书。”《宋史·选举志二》:“今进士纯用经术。如詔誥、章表、箴铭……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闕,且无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清 钱泳《履园丛话·阅古·铁券》:“按自 忠懿王 纳土后,至 太宗 之 淳化 元年,杭州 守臣以前券及竹册、玉册各三副,詔誥百餘函进呈。”
- 9.
辞诰释义:诰辞。指上古朝廷诏策之辞。
- 10.
选贤释义:选用贤能的人。《管子·戒》:“三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汉 刘向《说苑·君道》:“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
- 11.
郊父释义:古代职掌王畿内兵马军事的官吏。《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勅宪。” 郭璞 注:“郊父,即圻父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戒敕为文,实詔之切者, 周穆 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