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明 [xiáng míng]
1. 详细清楚明了。
例详明的注解。
英[full and clear;]
详明 引证解释
⒈ 详细明白。
引《后汉书·张衡传》:“遂乃研覈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筭罔论》,言甚详明。”
《宋史·刑法志一》:“审刑院举详议官,就刑部试断案三十二道,取引用详明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提督》:“舒公 召公询其颠末,公应对详明, 舒 荐於朝。”
孙犁 《<吴泰昌艺文轶话>序》:“文字流畅,考订详明。”
⒉ 审慎明敏。
引宋 宋祁 《赐权知开封府吴育乞解京府不允诏》:“卿志力开济,饰之文敏,京轂操决,号为详明。”
明 李东阳 《孔氏四子字说》:“人能学礼,则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而能立。”
⒊ 审察明白。
引唐 柳宗元 《礼部为百官上尊号第一表》:“伏维陛下小谦让之节,安延企之情,特詔明儒礼官、百僚庶尹,详明故实,议崇圣德,则人望允厌,神心获安。”
国语词典
详明 [xiáng míng]
⒈ 详细且明白。
例如:「外出前,必须将时间、地点、同伴禀告父母,而且应该尽量详明。」
详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等释义:超越侪辈。更多解释超越侪辈。南朝 梁 吴均《连珠》之一:“盖闻艷丽居身,而以蛾眉入妬;贞华照物,而以絶等见猜。”清 李渔《凰求凤·翻卷》:“霜天晓角,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 2.
六科释义:⒈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⒉明
- 3.
分晰释义:⒈分辨清楚。《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 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 寳釵 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寄信冥府》:“按此文未甚分晰。两石栏,不知为一为二,五土殿,亦未详在何处也。”⒉清楚;清晰。清 恽敬《五宗语录删存序》:“发明天人,依附经论,浑融包孕,条理分晰者,为第三集。”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厘,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定详明。”⒊犹分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 4.
剀切释义:⒈跟事理完全相合:剀切详明。 ⒉切实:剀切教导。
- 5.
区详释义:区分详明。
- 6.
审册释义: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 7.
昈列释义:详明分列。
- 8.
条缕释义:一条一缕。比喻细密。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因实递进,以次条缕,其目尤多,不可悉数。”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釐,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订详明。”
- 9.
枝叶扶疏释义:⒈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⒉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⒊比喻兴旺发展。
- 10.
该贯释义:⒈博通。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三:“窃观所论,该贯详明,本末巨细,无一不举。”《金史·梁襄传》:“襄 长于《春秋左氏传》,至于地理、氏族,无不该贯。”《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元年》:“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⒉贯通。宋 俞成《萤雪丛说·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若夫布置开闔,首尾该贯,曲折关键,意思常新,若方若圆,若长若短,断自有成摹,不可随他规矩尺寸走也。”
- 11.
详刑慎罚释义:详明周密地量刑,慎重妥善地定罪。多指决狱审慎。
- 12.
详明释义:详细明白:记述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