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疵 [xiǎo cī]
1. 小过失;小缺点。小嫌隙。
小疵 引证解释
⒈ 小过失;小缺点。
引《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汉书·平帝纪》:“不以小疵妨大材。”
唐 韩愈 《读荀》:“荀 与 扬 大醇而小疵。”
《明史·汪文辉传》:“今或搜抉小疵,指为大蠹,极言丑詆。”
⒉ 小嫌隙。
引《宋书·索虏传》:“不图彼朝计疆埸之小疵,不相关移,窃兴师旅,亡我宾属。”
小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移释义:⒈谓用檄文知照。 《宋书·索虏传》:“不图彼朝计疆埸之小疵,不相关移,窃兴师旅,亡我宾属。”⒉平行官府之间用文书互相质询。《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蔡确 既为右僕射,且兼中书侍郎,欲以自大,乃议尚书省关移中书,当加‘上’字以重之。”
- 2.
吹毛求疵释义: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
- 3.
大醇小疵释义:大体上纯正,小地方有些毛病。 唐韩愈《读荀子》:“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醇(chún):纯正。疵:毛病。
- 4.
疵悔释义:缺点;过失。语本《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宋 曾巩《祭亡妻晁氏文》:“归我之昔,明年始笄。言无疵悔,动应衡规。”
- 5.
疵吝释义:缺点;过失。语本《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范奕(曄)论曰: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疵吝。”《后汉书·黄宪传论》作“玼吝”。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二:“尝简 晦叔 曰:京师二年,疵吝积於心,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
- 6.
疵醇释义:疵病与粹纯。 语本 唐 韩愈《读〈荀〉》:“孟氏(孟軻)醇乎醇者也,荀(荀卿)与 扬(扬雄)大醇而小疵。”后因指圣人与大贤。
- 7.
舛谬释义:⒈亦作“舛繆”。差错;错误。晋 郭璞《<山海经>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餘人名,各读一徧,随即覆呼,法抚 犹有一二舛谬,显宗 了无误错。”《旧唐书·德宗纪上》:“得非刑法舛繆,忠良鬱湮,暴赋未蠲,劳师靡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⒉悖谬;荒谬。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 周 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其间意气之骄盈,议论之舛谬,概难枚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