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语法 语法的意思

语法

简体语法
繁体語法
拼音yǔ fǎ
注音ㄩˇ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语法是指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用于组织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语法的意思

语法 [yǔ fǎ]

1. 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grammar;]

语法 引证解释

⒈ 文理;语脉。

《左传·昭公二十年》:“尔其勉之!相从为愈”
唐 孔颖达 疏:“服虔 云:‘相从愈於共死。’则 服 意‘相从’使 员 从其言也。语法,两人交互乃得称‘相’,独使 员 从己,语不得为相从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故凡解经,其论虽高,而於文势语法不顺者,亦未可遽从,况未高乎!”

⒉ 指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又称文法。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工农一看便会了然的语法,歌调,诙谐。”
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⒊ 讲说佛法。

唐 王维 《投道一师兰若宿》诗:“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禪。”


国语词典

语法 [yǔ fǎ]

⒈ 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

⒉ 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语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艺释义: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世称“七艺”。
    • 2.
      不唯释义:⒈犹言非因。 《左传·僖公五年》:“桓、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⒉不仅;不但。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滂 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 3.
      世界语释义:指波兰人柴门霍夫(1859—1917)1887年公布的人造国际辅助语。世界语以印欧语为基础,语法规则16条,书写采用拉丁字母,有字母28个。拼写与读音一一对应。简单易学,得到广泛承认。
    • 4.
      主位释义:⒈君主的权位。⒉主人的席位。⒊谓谨于职守,安于本位。⒋语法名词。主语所在的位置。凡实词和名词性的语、句作句子成分时,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这些位置可分为:主位、宾位、补(表)位、领位、副位、同位和呼位。在主位的,为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 5.
      主句释义:⒈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⒉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 6.
      主语释义: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一般的句子都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主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是主语。例如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里,“生活”是主语,“我们的生活”是主语部分(有些语法书里称主语部分为主语,称主语为主词)。
    • 7.
      主题语言释义:所谓主题语言,是以自然语言的语词为字符,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法和构词法,用语词字顺排列,主题概念以参照系统显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类检索语言。
    • 8.
      人称释义:某些语言中动词跟名词或代词相应的语法范畴。 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是听话的人叫第二人称,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他们”。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有人称范畴的语言,动词的形式跟着主语的人称变化,有的语言还跟着宾语的人称变化。
    • 9.
      仂句释义:语法术语。指长句子中包含的短句。旧称子句,现多称主谓词组。
    • 10.
      代名词释义:⒈替代某种名称、词语或说法的词语:他所说的“研究研究”不过是敷衍、推托的代名词。⒉有些语法书中称代词。
    • 11.
      体词释义:指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一些词类。 与“谓词”相对。如汉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 12.
      倒装释义:⒈修辞方式,用颠倒词句的次序来达到加强语势、语调和突出语意等效果。如安徽民歌如今歌手人人是,唱得长江水倒流,上一句就是如今人人是歌手的倒装。⒉一种语法规则,多见于文言文、外文。如韩愈《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的倒装,之在此起前置宾语的作用。
    • 13.
      偏次释义:旧语法名词。指偏正词组修饰中心词的成分。参阅 马建忠《马氏文通》。
    • 14.
      八犍度释义: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 15.
      分句释义:语法上指复句里划分出来的相当于单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者分号表示。分句和分句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常用一些关联词语(连词、有关联作用的副词或词组)来连接,如:天晴了,雪也化了。见〖复句〗。
    • 16.
      分析语释义:语言学上指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而是靠词序、虚词等来表示的语言。一般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 17.
      前置释义:置于某物之前或面前,特指置(如一小品词)于语法上有关的词的前面。
    • 18.
      受事释义: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也就是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如“我看报”里的“报”,“老鹰抓小鸡”里的“小鸡”。 表示受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宾语,如“衣服送来了”里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语。
    • 19.
      变格释义:指格的改变。格是某些语言中的一种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一个词在句中由于功能和作用不同,词的语法形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 20.
      句型释义:按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句子类型。如根据语法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根据语调和感情色彩等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

语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艺释义: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世称“七艺”。
    • 2.
      不唯释义:⒈犹言非因。 《左传·僖公五年》:“桓、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⒉不仅;不但。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滂 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 3.
      世界语释义:指波兰人柴门霍夫(1859—1917)1887年公布的人造国际辅助语。世界语以印欧语为基础,语法规则16条,书写采用拉丁字母,有字母28个。拼写与读音一一对应。简单易学,得到广泛承认。
    • 4.
      主位释义:⒈君主的权位。⒉主人的席位。⒊谓谨于职守,安于本位。⒋语法名词。主语所在的位置。凡实词和名词性的语、句作句子成分时,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这些位置可分为:主位、宾位、补(表)位、领位、副位、同位和呼位。在主位的,为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 5.
      主句释义:⒈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⒉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 6.
      主语释义: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一般的句子都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主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是主语。例如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里,“生活”是主语,“我们的生活”是主语部分(有些语法书里称主语部分为主语,称主语为主词)。
    • 7.
      主题语言释义:所谓主题语言,是以自然语言的语词为字符,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法和构词法,用语词字顺排列,主题概念以参照系统显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类检索语言。
    • 8.
      人称释义:某些语言中动词跟名词或代词相应的语法范畴。 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是听话的人叫第二人称,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他们”。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有人称范畴的语言,动词的形式跟着主语的人称变化,有的语言还跟着宾语的人称变化。
    • 9.
      仂句释义:语法术语。指长句子中包含的短句。旧称子句,现多称主谓词组。
    • 10.
      代名词释义:⒈替代某种名称、词语或说法的词语:他所说的“研究研究”不过是敷衍、推托的代名词。⒉有些语法书中称代词。
    • 11.
      体词释义:指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一些词类。 与“谓词”相对。如汉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 12.
      倒装释义:⒈修辞方式,用颠倒词句的次序来达到加强语势、语调和突出语意等效果。如安徽民歌如今歌手人人是,唱得长江水倒流,上一句就是如今人人是歌手的倒装。⒉一种语法规则,多见于文言文、外文。如韩愈《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的倒装,之在此起前置宾语的作用。
    • 13.
      偏次释义:旧语法名词。指偏正词组修饰中心词的成分。参阅 马建忠《马氏文通》。
    • 14.
      八犍度释义: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 15.
      分句释义:语法上指复句里划分出来的相当于单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者分号表示。分句和分句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常用一些关联词语(连词、有关联作用的副词或词组)来连接,如:天晴了,雪也化了。见〖复句〗。
    • 16.
      分析语释义:语言学上指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而是靠词序、虚词等来表示的语言。一般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 17.
      前置释义:置于某物之前或面前,特指置(如一小品词)于语法上有关的词的前面。
    • 18.
      受事释义: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也就是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如“我看报”里的“报”,“老鹰抓小鸡”里的“小鸡”。 表示受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宾语,如“衣服送来了”里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语。
    • 19.
      变格释义:指格的改变。格是某些语言中的一种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的语法范畴。一个词在句中由于功能和作用不同,词的语法形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 20.
      句型释义:按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句子类型。如根据语法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根据语调和感情色彩等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

语法造句

1.单词是内容,而语法是框架。如果只有水泥是不会盖起房子的。所以强烈建议你去牢牢的为语法打打基础。

2.要把几种相近但又有所区别的语法现象划分清楚。

3.简洁明快,语法清晰,层次变化丰富,但要精练!多切磋。

4.语法书起码过一遍,了解下句型。然后就是多看材料。

5.就是没有错误的句子,没有单词错,语法不通,句式整齐的句子才不会错。

6.首先你得有足够的词汇量,然后你得掌握句型的构成和语法。然后你就可以造句子了。

7.语法,词组加强一下。多看看文章,从整体去理解。单词学习的时候也要放到实例的句子中来看。

8.好多作家的语句看起来很像却不是一个病句。他们的造句超越了语法

9.有时,行文并没有语法错误,但你会觉得并不是很地道。

10.有道什么的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的,现在还没那么先进的词典能按语法翻译,不要相信这些翻译器。

11.每个句子的语法一会再写。

12.至于语法,只要靠你自己学了。

13.但可惜最后一句跟上句连接没什么语法

14.语法都用错,说明你还没理解,没掌握。

15.这句句子没有什么语法

16.亲爱的,你的大小写错误,语法是对的。

17.所以两个语法结合。

18.写句子,最重要的是语法。多看些语法书,句子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加油。

19.我输入的时候可能会拼错一些单词还有语法错误。

20.他一再重复的错误在于对语法的一知半解。

语法(yu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语法是什么意思 语法读音 怎么读 语法,拼音是yǔ fǎ,语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语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