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期 [zì qī]
1. 自己期望;自许。
2. 自订期限。
4. 自己认定;自认为。
自期 引证解释
⒈ 自己期望;自许。
引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 陆游 《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
《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王景略 自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
⒉ 自订期限。
引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宋 苏辙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⒊ 自己认定;自认为。
引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自期必死,而卒未尝死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出于此。”
自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春释义:⒈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⒉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2.
僩然释义:亦作“僴然”。狂妄貌;自大貌。《尚书大传》卷二:“桀 僩然叹,哑然笑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也。’”僩,一本作“僴”。《旧唐书·于頔传》:“於是广军籍,募战士,器甲犀利,僴然专有 汉南 之地。”宋 张唐英《蜀檮杌》:“而乃僴然自帝,不復顾忌。”宋 孔平仲《续世说·奸佞》:“凡其党,僩然自得,谓天下无人。”明 文徵明《题希哲手稿》:“于时年少气铣,僴然皆以古人自期。”
- 3.
屹屹释义:⒈高大挺立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紆鬱”晋 张载 注:“《诗》云:‘临衝弗弗,崇墉屹屹。’”唐 欧阳詹《吊九江驿碑材文》:“屹屹子碑,如神如祇。”明 刘基《通天台赋》:“屹屹兮似 不周 之天柱,挺挺兮若 閬风 之瑶圃。”⒉形容性气豪放。明 归有光《陆子诚墓志铭》:“至述其从母,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无女子态。”《明史·岳正传》:“正 博学能文章,高自期许,气屹屹不能下人。”⒊犹矻矻。勤奋不懈貌。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小子坐则读,行则吟,穷年屹屹苦搜寻。”清 唐甄《潜书·宗
- 4.
昂霄释义:高入霄汉。形容出人头地或才能杰出。《新唐书·房玄龄传》:“僕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宋 陆游《陵霄花》诗:“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寧自期。”宋 陈亮《祭叶正则母夫人文》:“昔余识夫人之子於穉年,固已得其昂霄耸壑之气。”
- 5.
期集院释义:亦称“期集所”。 新科进士聚会的地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谢恩》:“饮酒数巡,便起赴期集院。”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期集》:“谢恩后,方诣期集院。”宋 文天祥《纪年录》:“寳祐 四年……时 革斋先生 卧病客邸,予自期集所请朝假,侍汤药。”
- 6.
朽蠹释义:⒈朽腐虫蚀。 《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晏子春秋·问上七》:“府藏朽蠹,而礼悖於诸侯;菽粟藏深,而怨积於百姓。”清 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顾吾独悲园之朽蠹頽坏,已异於始至。”⒉指朽腐与虫蚀的木料、粮食等物品。唐 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章炳麟《论式》:“将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则。”⒊喻衰残。唐 薛用弱《集异记·李清》:“吾年已老耄,朽蠹殆尽,自期筋骸不过三二年耳。”
- 7.
端慤释义:正直诚谨。《商君书·慎法》:“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慤之末,禹 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淮南子·主术训》:“其民朴重端慤。”高诱 注:“端,直也;慤,诚也。”《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新唐书·毕诚传》:“性端慤,不妄与人交。”《明史·陈选传》:“选 自幼端慤,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 8.
自期释义:⒈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宋 陆游《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王景略 自期。”明 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⒉自订期限。三国 魏 曹植《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宋 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⒊自己认定;自认为。清 钮琇《觚賸续编·总戎佳论》:“
- 9.
远度释义:⒈深远地谋划。 《后汉书·孔融传》:“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者也。”⒉指长远的谋划。《北史·张轨传》:“宇文公 文足经国,武足定乱,至於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⒊高远的器度。南朝 宋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新唐书·李栖筠传》:“李栖筠 字 贞一,世为 赵 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宋 吕陶《蜀中重修大厅记》:“茂先 慷慨有远度,每以功名自期。”⒋越过远处。南朝 梁简文帝《度关山》诗:“关山远可度,远度復难思。”清 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