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 [wú zuò]
1. 犹不使,不让。
2. 不自作,不卖弄。
3. 不发生,不兴起。
4. 犹言无为而治。
6. 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
无作 引证解释
⒈ 犹不使,不让。
引《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⒉ 不自作,不卖弄。
引《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⒊ 不发生,不兴起。
引《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⒋ 犹言无为而治。
引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⒌ 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
引《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
《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无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无释义:⒈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⒉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 2.
三祖释义:⒈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宣帝 追号曰 高祖,文帝 号曰 太祖,武帝 号曰 世祖。”《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遂有三祖同配之礼。”⒉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文帝 曹丕、明帝 曹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 3.
低等植物释义:一般指构造简单,无茎叶分化,生殖细胞多为单细胞结构的植物。 现在以胚的有无作为区分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标准。
- 4.
佛书释义:佛典。 唐 严维《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 荆公《字説》尝引之,恐亦可用。”明 张萱《疑耀·佛书入中国》:“世但知佛书自 汉明帝 时始入中国,不知 秦 之先,中国已有其书。”清 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杜公 诗出入变化佛书,絶无痕跡。”
- 5.
奇衺释义:亦作“奇邪”。诡诈,邪伪不正。《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怠与其奇衺之民。”郑玄 注:“奇衺,譎觚非常。”《史记·梁孝王世家》:“公孙诡 多奇邪计。”唐 柳宗元《时令论下》:“是故圣人为大经……必言其中正,而去其奇衺。”章炳麟《程师》:“世无作述者,则师説千年无所进,虽有变復,非矫乱则奇衺也。”
- 6.
封使君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汉 宣城 郡守 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 封使君,因去,不復来。故时人语曰:‘无作 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 7.
将无做有释义: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同“将无作有”。
- 8.
废子释义:完全无价值或无作用的棋子。
- 9.
折骨释义:⒈断骨。 《左传·哀公二年》:“敢告无絶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⒉喻悔恨之极。《后汉书·李固传》:“昔 昌邑 之立,昏乱日兹,霍光 忧愧发愤,悔之折骨。”
- 10.
济民释义: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毛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 11.
燕誉释义:安乐。 誉,通“豫”。《诗·大雅·韩奕》:“庆既令居,韩姞 燕誉。”朱熹 集传:“燕,安;誉,乐也。”《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朱熹 集传引 苏氏 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宋 曾巩《王制一》:“尔尚无作匪德,以追配前人之休……俾人预怀荣之庆,而身兼燕誉之祥。”《宋史·乐志十四》:“跪觴祝辞,以永燕誉。宝祚万年,磐石巩固。”王闿运《邓太夫人锺氏墓志铭》:“武功君 靡国不到,諏钟燕誉。”
- 12.
神羞释义:使神羞辱。《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左传·襄公十八年》:“苟捷有功,无作神羞。”
- 13.
窃食释义:⒈偷吃。⒉窃取俸禄。谓任官而无作为。常用作自谦之词。
- 14.
老丫头释义:使用多年、年纪已大的婢女。《照世杯·百和坊将无作有》:“留下一个未适人的老丫头,小名 秋葵。”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他的媳妇是我家的一个老丫头。”
- 15.
辟名释义:谓库存财物与帐面不符。指因钱财物资短缺而造假帐,以无作有或以少作多。
- 16.
遒人释义: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预 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於路,求歌謡之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矇冒瞽説,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唐 元稹《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虽无作者之风,粗中遒人之採。”清 钮琇《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邨先生《病赋》……‘而其舌也与遒人通,不然胡鐸
- 17.
鹿鹿鱼鱼释义:形容平庸,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