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虎符 虎符的意思

虎符

简体虎符
繁体
拼音hǔ fú
注音ㄏㄨˇ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ǔ,(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组词】: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2) 勇猛、威武。【组词】: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虎符是指古代中国将军手中的一种象征军权的令牌。

虎符的意思

虎符 [hǔ fú]

1.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虎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 战国、秦、汉,直至 隋 代。到了 唐 代始改用鱼符。

《史记·魏公子列传》:“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如姬 必许诺,则得虎符夺 晋鄙 军,北救 赵 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
唐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七:“主持朝论垂鱼袋,料理军书下虎符。”


国语词典

虎符 [hǔ fú]

⒈ 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虎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舍释义:⒈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 围 原,命三日之粮。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之”晋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宋 杨万里《阻风泊钟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诗之二:“惭愧风师教款曲,为分一舍作三程。”⒉泛指较远的距离。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你那金牌虎符旁边列,见官人远离一舍。”⒊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汉 王充《论衡·虚变》:“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
    • 2.
      乏兴释义:即乏军兴。《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成安侯 韩延年 ﹞ 元封 六年,坐为太常行大行令事,留外国书一月,乏兴,入穀赎,完为城旦。”颜师古 注:“当有所兴发,因其迟留故闕乏。”《汉书·王莽传下》:“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皋乏兴。”宋 岳珂《桯史·燕山先见》:“时有旨,乏兴,避事皆从军法。”详“乏军兴”。
    • 3.
      使符释义: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 4.
      兽符释义:虎符。因避讳而改。
    • 5.
      凤札龙书释义:指仙界的书札。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於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於 秦 坑。”
    • 6.
      左契释义:⒈左券。 《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唐 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权归於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清 赵翼《偶书所见》诗:“皆自夙世来,徵验若左契。”⒉符契之左半。宋 司马光《送周密学沆真定安抚使》诗:“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宋史·舆服志六》:“高宗 建炎 三年,改铸虎符,枢密院主之,其制以铜为之,长六寸,阔三寸,刻篆而中分之,以左契给诸路,右契藏之。”参见“左符”。
    • 7.
      幸爱释义:犹宠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 为 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范文 本 扬州 人,少被掠为奴……随 林邑 贾人渡海远去,没入于王,大被幸爱。”郭沫若《<虎符>缘起》:“她又是 魏王 最幸爱的宠姬,她一定年青貌美。”
    • 8.
      庚符释义:兵符;虎符。调兵遣将的凭证。
    • 9.
      弄兵释义:⒈谓轻率动兵。 《汉书·王莽传下》:“惟 翼平 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餘人,授以库兵…… 莽 让 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辠乏兴。’”⒉喻指兴兵作乱。唐 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諭,安 史 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 崔鉉 曰:‘此陛下赤子,迫於飢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 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 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餘年乃灭。”参见“弄兵潢
    • 10.
      弟道释义: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第一件对着父母先要尽了子道,对着弟兄要尽了弟道。”郭沫若《虎符》第一幕:“做弟弟的没有尽到弟道,所以连自己的哥哥都不相信他了。”
    • 11.
      房廊释义:⒈泛指殿宇、屋舍。唐 孟郊《和皇甫判官游琅玡溪》:“房廊逐巖壑,道路随高低。”宋 苏轼《论积欠状》:“此酒税课利所以日亏,城市房廊所以日空也。”明 梁辰鱼《浣纱记·投吴》:“苏臺 高峻,房廊隐隐;青娥红粉,打团成阵。”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我们又在买田、买地、买房廊了。”⒉走廊。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朱女 由左阶上房廊。”
    • 12.
      摇脣鼓舌释义: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 13.
      汙垢释义:⒈积在人身或物体上的脏东西。 《仪礼·既夕礼》“燕养馈羞汤沐之饌”汉 郑玄 注:“汤沐所以洗去污垢。”老舍《四世同堂》六一:“小衣服上的污垢被日光照得发亮,倒好像穿着铁甲似的。”《十月》1981年第5期:“他觉得周身轻松,好像积在躯体里的尘埃和污垢都被彻里彻外地清扫干净了一样。”⒉污浊;肮脏。宋 文天祥《正气歌》序:“駢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服装污垢,面目憔悴。”⒊引申为卑鄙、丑恶。章炳麟《定复仇之是非》:“今有负气愤事,愿吾党与彼党俱仆,此至洁白者也;愿吾党胜而彼党败
    • 14.
      牌面释义:⒈古代官吏、使节的一种身分凭证,其状扁薄如牌。 《元典章·礼部二·牌面》:“内外诸官员悬带前职牌面,及有金牌换授虎符,亦不曾将前职牌面回纳并罢职身,故官员牌面俱各未曾解纳,拟合追收。”《元史·兵志四》:“使臣无牌面文字,始给马之驛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给驛马者,亦论罪。”《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当时尽收拾损兵折将的官誥牌面,送回京师,缴纳还官。”⒉太平天囯 对战士及城市中全劳动力的称呼。一般指年龄在十五、六岁至五、六十岁之间的男子。清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
    • 15.
      狐羣狗党释义: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喒若不是扶 劉 鋤 項,逐着那狐羣狗黨,兀良怎顯得喒這黥面當王。”《西游记》第七五回:“只因你狐羣狗黨,結爲一夥,算計喫我師父,所以來此施爲。”《红楼梦》第九十回:“大哥哥這幾年在外頭相與的都是些什麽人,連一個正經的也没有,來一起子,都是些狐羣狗黨!”郭沫若《虎符》第三幕:“足见得那一群大豪杰也不过只是一批狐群狗党而已。”亦作“狗黨狐羣”。明 无心子《金雀记·投崖》:“羞殺你狗黨狐羣,我怎肯喪志污紅粉。”《醒世缘弹词》第四回:“狗黨狐羣招集易,呼朋引類便相
    • 16.
      碧青释义:⒈石青中颜色较浅者。 旧称白青、鱼目青。《南齐书·良政传·李珪之》:“勑市铜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万。”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四·白青》:“此即石青之属,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也。今绘彩家亦用。”⒉湛蓝色。茅盾《有志者》六:“天空还有几朵白云,此外是一色碧青。”⒊形容白里泛青的脸色。多由人情绪紧张等引起。《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后来署院见他面色碧青,便説他嗜好(指吸鸦片烟)太深,难期振作。”郭沫若《虎符》第一幕:“那青年琴师本来是一位酒徒,后来却是见了酒就害怕,见了酒就脸色碧青,全身发战
    • 17.
      竹使符释义:⒈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⒉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南朝 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 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宋
    • 18.
      符任释义:汉 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 19.
      符竹释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宋 王禹偁《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明 张居正《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
    • 20.
      符策释义:亦作“符册”。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符,铜虎符、竹使符之类……策,编简为之。古者誥命皆书之策。”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杨奉、董承 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虎符(hu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虎符是什么意思 虎符读音 怎么读 虎符,拼音是hǔ fú,虎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虎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