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己 [shù jǐ]
1. 宽宥自己。
3. 谓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恕己 引证解释
⒈ 宽宥自己。
引《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
王夫之 通释:“如心谓之恕。君子之恕,如其心之忠也。小人之恕,如其心之邪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鲁二女》:“不料 汉 人恕己,好言古女淫佚也。”
⒉ 谓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引《汉书·成帝纪》:“崇宽大,长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垂惻隐於有生,恒恕己以接物者,仁人也。”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夫欲使王泽旁流,人心大感,则在陛下恕己及物而已。”
恕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王释义:⒈指 唐明皇 兄弟 让皇帝 宪 、 惠庄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业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五王更入帐,七贵迭封侯。”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 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时号五王。”参见“ 五王帐 ”。⒉指 唐 代 张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彦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张柬之 等五人发动政变,重立 中宗 为帝,复国号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颜真卿 《
- 2.
仁方释义:施行仁道的方法与途径。语本《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邢昺 疏:“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己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谓仁道也。”汉 刘桢《遂志赋》:“伊天皇之树叶,必结根於仁方。”
- 3.
抔土释义:⒈一捧之土。极言其少。金 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四:“诸君颇相念,餘粒分鳧鹤。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⒉借指坟墓。明 屠隆《昙花记·郊游点化》:“恨无情抔土,断送几英豪,今古价,有谁逃。”清 钮琇《觚賸·舒氏义烈》:“王 之抔土未乾,而使全家骨肉,危如累卵,国栋 之罪,其可逭乎?”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远志屈於短年,雄心埋於抔土。”⒊抓土。《新唐书·袁恕己传》:“愤懣,抔土以食,爪甲尽。”
- 4.
荒茀释义:犹荒芜。 《新唐书·袁恕己传》:“贞元 二年,帝以大盗后 关 辅 百姓贫,田多荒茀,詔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宋 李纲《到湖南界首谢表》:“郡邑凋残,奸吏因而渔猎;田畴荒茀,遗民谁与拊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