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 [yáng wù]
1. 中国清末指关于外国的和关于模仿外国的事务。
英[ foreign affairs; ]
3. 中国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洋务 引证解释
⒈ 清 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引清 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臣 国藩 上年在 天津 办理洋务,经前 江苏 巡抚 丁日昌 奉旨来 津 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製造诸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怪不得近来好些念了两天外国书的,便要讥誚 孔子 不知洋务。”
《光明日报》1982.12.15:“一八四〇年七月( 道光 二十年六月) 江南道 监察御史 陆应谷 奏折中的‘于洋务不无裨益’句,是‘洋务’一词最初见之于官方文书。”
⒉ 香港 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国语词典
洋务 [yáng wù]
⒈ 旧称交涉及倣效西方的事务。
引《文明小史·第二回》:「原来柳知府一心只想笼络外国人,好叫上司知道说他讲求洋务。」
洋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2.
优缺释义:美官,肥缺。 指地位高或收入多的官职。缺,官职的空额。清 王韬《弢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因海关从前是一个著名的优缺,年中措办金叶进京,不下数万两。”《狼筅将军》:“几年毕业回来,还是要经过顾问咨议的阶段,才能外放知事局长的优缺呢。”
- 3.
创行释义:首创并施行。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餘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菩萨 创行酋长世袭制,但仍采公推形式。”
- 4.
前膛枪释义:由枪口装子弹的旧式枪。 清 沉葆桢《覆奏洋务事宜疏》:“前膛枪一出,后膛枪可以四出。”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我们朝远方望去,果然看见来了几位差人,是从城里县衙门派来的背着前膛枪的皂隶。”
- 5.
包荒释义:⒈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明 李东阳《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王先谦《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⒉原谅;宽容。明 朱权《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
- 6.
同光新政释义:“洋务运动”的旧称。见“洋务运动”。
- 7.
奋肣释义:犹鼓舌。 严复《原强》:“今之扼腕奋肣,讲西学谭洋务者,亦知近五十年来,西人所孜孜勤求,近之可以保身治生,远之可以经国利民之一大事乎?”
- 8.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释义:清 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 清 咸丰 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职官志六》:“十年,文宗 北狩,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其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 恭亲王 奕訢 领之…… 光绪 二十七年,辛丑和约成,更名外务部。”亦省称“总理衙门”。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丁亥七月总理衙门咨行各省将军督抚有案,兹将咨稿照録。”清 郭嵩焘《拟陈洋务疏》:“朝廷设立总理衙门,专办洋务,亦不能不内恤人言,周章
- 9.
总理衙门释义: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朝后期专门办理洋务的中央机构。1861年初设置。主管外交派使、海关海防、购买军械、路矿、翻译和派遣留学生等。1901年改为外务部。
- 10.
洋务派释义: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1860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訢(恭亲王)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授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被称为洋务派。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乃失势。
- 11.
番语释义: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唐 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阴方质子纔三十,译语受词番语揖。”《清史稿·选举志二》:“三五年后,有此一种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抚衙署及海关监督,应设繙译官承办洋务者,即於馆中遴选派充。”
- 12.
西体中用释义:“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语的缩词,是洋务派思想家与实践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总原则。
- 13.
过家家释义:一种模仿家庭生活的儿童游戏。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在这位贫农的女儿还梳着一根朝天椎小辫和孩子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她的父亲把她的小手一牵就进了城,从此她改了名换了姓,成了一个办洋务的阔人家的丫头了。”郑万隆《年轻的朋友》七:“他们从小住在一个院里,是‘过家家’的朋友。”
- 14.
通递释义:传达递送。《绿野仙踪》第三七回:“凡远年近岁,官场私际中有一点嫌怨者,必要差人通递消息。”清 沉葆桢《覆奏洋务事宜疏》:“查 中国 海江,年来盗氛欠靖,倭 番搆畔,通递文报,装运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