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同意 同意的意思
tóng

同意

简体同意
繁体
拼音tóng yì
注音ㄊㄨㄥˊ 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 tòng,(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组词】: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3) 和,跟。【组词】:同流合污。(4) 姓。 ◎ 〔胡同〕见“胡”。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基本含义

表示赞成、接受或认可别人的观点、意见或建议。

同意的意思

同意 [tóng yì]

1. 同心,一心。

上下同意。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

[ with one heart; ]

2. 意义相同;意旨相同。亦指用意相同。

日月与鬼神同意共指。——《论衡》

[ same meaning; ]

3. 对某种主张表示赞成的意见;准许。

同意一个计划。

[ agree with; approve; consent; ]

同意 引证解释

⒈ 同心,一心。

《孙子·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艳 彪 皆坐自杀。 温 宿与 艳 彪 同意……即罪 温。”
宋 叶适 《潼川府修城记》:“上下同意,誓必死守。”

⒉ 谓意义相同;意旨相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
汉 王充 《论衡·辨祟》:“明与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下信用不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二:“﹝ 黄公绍 《韵会举要·十灰》﹞:‘臺,观四方而高者也。从至,高省声,与室屋同意。’”

⒊ 指用意相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死者必着 唐 巾,丧必着 唐 冠,亦大抵与 湖南 同意。”

⒋ 犹赞成。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通信(复张孟闻)》:“读了来稿之后,我有些地方是不同意的。”
峻青 《海啸》第三章:“真拿你没办法。那好吧,我同意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你这种硬干的办法,我是不同意呵!”


国语词典

同意 [tóng yì]

⒈ 心意相同。

《孙子·计篇》:「令民与上同意。」

⒉ 意旨相同。

汉·王充《论衡·辨崇》:「明举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信用不疑。」

⒊ 赞成。

如:「我同意你的看法。」

答应 赞同 允诺

否决 反对 拒绝


同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允诺释义:应许:欣然允诺。
    • 2.
      提倡释义: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提倡说普通话。 提倡勤俭节约。
    • 3.
      答应释义:⒈应声回答:喊了好几声,也没有人答应。 ⒉应允;同意:他起初不肯,后来答应了。
    • 4.
      赞同释义:赞成;同意:全厂职工一致赞同这项改革。
    • 5.
      赞成释义:⒈同意(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赞成这项提议的请举手。 他的意见我不赞成。⒉帮助使完成:赞成其行。

同意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反对释义:不赞成;不同意:反对侵略。 反对平均主义。有反对的意见没有?
    • 2.
      否决释义:否定(议案):提案被否决了。
    • 3.
      拒绝释义: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拒绝诱惑。 拒绝贿赂。无理要求遭到拒绝。

同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予苟同释义: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2.
      不以为然释义: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然地一笑。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 3.
      不同释义:⒈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⒉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⒊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 4.
      不撞南墙不回头释义: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与“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相同义项。
    • 5.
      不敢苟同释义: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6.
      不显山,不显水释义:比喻不露痕迹。梁斌《红旗谱》四一:“请姑奶奶给 登龙 保亲,想把 严萍 娶过来做媳妇。冯登龙 以为这样可以不显山不显水的把事情办好,想不到 严知孝 不做主,妈妈一个人同意也办不成。”
    • 7.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8.
      不让释义:⒈不逊让;不推辞。⒉不同意,不许。
    • 9.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10.
      主诺释义: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 11.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2.
      乡纳释义:谓同意并加采纳。
    • 13.
      书诺释义:在文牍上签署表示同意的字样。
    • 14.
      乱蹦乱跳释义: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蹦与跳同意,乱蹦乱跳就是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 15.
      二上释义:指晚辈,下属在特殊的情境下,没有办法征得长辈、领导同意而自作主张、拿定主意、处理事情。
    • 16.
      伐异党同释义: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 17.
      休学释义: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学习,经学校同意,暂停学习,仍保留学籍,叫做休学。
    • 18.
      伪从释义:假作同意。
    • 19.
      体态语释义: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 20.
      作罢释义:作为罢论;不进行:既然双方都不同意,这件事就只好作罢了。

同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予苟同释义: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2.
      不以为然释义: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然地一笑。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 3.
      不同释义:⒈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⒉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⒊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 4.
      不撞南墙不回头释义: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与“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相同义项。
    • 5.
      不敢苟同释义: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6.
      不显山,不显水释义:比喻不露痕迹。梁斌《红旗谱》四一:“请姑奶奶给 登龙 保亲,想把 严萍 娶过来做媳妇。冯登龙 以为这样可以不显山不显水的把事情办好,想不到 严知孝 不做主,妈妈一个人同意也办不成。”
    • 7.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8.
      不让释义:⒈不逊让;不推辞。⒉不同意,不许。
    • 9.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10.
      主诺释义: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 11.
      乔主张释义:不经当事人同意而强作主。
    • 12.
      乡纳释义:谓同意并加采纳。
    • 13.
      书诺释义:在文牍上签署表示同意的字样。
    • 14.
      乱蹦乱跳释义: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蹦与跳同意,乱蹦乱跳就是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 15.
      二上释义:指晚辈,下属在特殊的情境下,没有办法征得长辈、领导同意而自作主张、拿定主意、处理事情。
    • 16.
      伐异党同释义: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 17.
      休学释义: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学习,经学校同意,暂停学习,仍保留学籍,叫做休学。
    • 18.
      伪从释义:假作同意。
    • 19.
      体态语释义: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 20.
      作罢释义:作为罢论;不进行:既然双方都不同意,这件事就只好作罢了。

同意造句

1.她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和小曹唱对台戏,也就顺水推舟,表示同意地点了点头。

2.陈老板对于员工们的消极怠工毫无办法,只得同意增加工资。

3.他费尽心机终于使台商同意投资这个项目。

4.看到大多数人都举手同意,我们几个也就随风转舵,也举手表示同意

5.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6.大家不同意他的意见,可他仍然一意孤行。

7.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採取行动。

8.他们的婚事经过一波三折之后,总算得到双方家长同意

9.能不能参加校合唱团,您是一言九鼎,您就同意了吧!

10.他想了好久,万般无奈,只得同意了我的要求。

11.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同意这么干了。

12.你的分析我不以为然,难以同意

13.孩子们同意把露营费合在一起而不分彼此。

14.遇事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应通过民主讨论,积极协商,求大同存小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应以势压人。

15.他们来后,我们要以以礼相待,讲出我们不同意合作的几点理由。

16.既然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我也只能作如是观了。

17.我们大家都表示同意了,你也别固执己见了。

18.张芳本来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父母寻死觅活地逼着,她只好答应了。

19.他俩情投意合,经得家长同意,定于本月十五日结婚。

20.言之成理的论点会说服人们同意

同意(to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同意是什么意思 同意读音 怎么读 同意,拼音是tóng yì,同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同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