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祀 七祀的意思

七祀

简体七祀
繁体
拼音qī sì
注音ㄑㄧ ㄙ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sì,(1) 祭。【组词】:祭祀。祀天。祀祖。(2) 中国殷代指年。【组词】:十有三祀。

基本含义

指祭祀的次数多达七次,形容非常恭敬和虔诚。

七祀的意思

七祀 [qī sì]

1. 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七祀 引证解释

⒈ 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国癘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


七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祀释义: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国癘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
    • 2.
      司命释义:⒈星名。 文昌的第四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郑玄 注:“司命,文昌宫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四曰司命。”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包命》:“司命主老幼。”⒉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⒊星名。虚宿北的二星。《宋史·天文志三》:“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又主死亡。”⒋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 司命 ……”孔颖达 疏:“司命 者,宫中小神。熊 氏云:非天之 司命,故
    • 3.
      国行释义:行神。天子七祀及诸侯五祀之一。
    • 4.
      泰厉释义: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为帝王无后之鬼。

七祀(qi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七祀是什么意思 七祀读音 怎么读 七祀,拼音是qī sì,七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