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密码文或其单元的明语形式。
例密码中的PA代表明文中的TH
英[ plaintext; ]
2. 形成了书面文字的(指法令、规章等)
英[ (of laws,regulations,etc.)proclaimed in writing; ]
⒈ 明确的文字记载;法令、规章等之见于文字者。
引《汉书·韦贤传》:“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五代 至国初,节度使皆自检校太傅迁太尉,太尉迁太师,然无升秩明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武官乘轿》:“惟领侍卫内大臣例无明文,然向率以诸王大学士兼之,未有单衔者,故皆因循乘轿。”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你看见了吗?那里明文规定,军警可以逮捕爱国分子,解散救亡团体。”
⒉ 犹明德。参见“明德”。
引《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李周翰 注:“封禪者,所以答天地人之多福,广帝 尧 之明德矣。”
汉 蔡邕 《笔赋》:“叙五帝之休德,扬荡荡之明文。”
⒈ 事实规则有文字可以依据。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礼无明文,则吾不取。」
⒉ 正式发布的公文书。
例如:「明文规定」。
⒊ 美善的文章。
引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或曰春秋之作,左传及谷梁无明文。」
1.尽管明文规定都帖在了地铁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照样我行我素。
2.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法是不相同的。
3.巧妙利用引语顺势引出文章的主旨,既能点明文章中心,又能增强语言的文采及文化底蕴,可谓一箭双雕。
4.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5.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6.这篇说明文对泰山的介绍十分详尽。
7.打比方和作比较都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8.在合适的时候建立和维护备有证明文件的程序来鉴别产品,从受到该产品以及所有阶段,运输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