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岁试 岁试的意思
suìshì

岁试

简体岁试
繁体歲試
拼音suì shì
注音ㄙㄨㄟ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uì,(1) 年。【组词】:岁首。岁暮。岁夕(即“除夕”)。岁除(年终)。岁阑(一年将尽的时候)。(2) 一年的收成,年景。【例句】:岁凶(年成歉收)。歉岁(收成不好的年份)。(3) 年龄。【组词】:年岁。周岁。(4) 星名。【例句】:岁星(即“木星”。)(5) 指时间,光阴。【例句】:岁月(泛指时间)。

shì,(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组词】: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2) 考,测验。【组词】: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基本含义

指通过岁月的检验和考验,来验证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岁试的意思

岁试 [suì shì]

1. 岁考。

岁试 引证解释

⒈ 岁考。参见“岁考”。

清 陈确 《上闵辰生先生书》:“但不欲造学具呈,谓岁试不到,将自除名。”
《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嚮府中进发。”


国语词典

岁试 [suì shì]

⒈ 清制,各省学政每三年考试生员一次,分列等级,称为「岁试」。


岁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试释义:⒈古代诸侯、州伯定期考核官吏的制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视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⒉指科举中的四级考试。元 鲜于枢《困学斋杂录》:“转运 田特秀,字 彦实,易县 人。大定 十九年进士……二十五岁,乡、府、省、御四试皆中第五。”
    • 2.
      寄学释义:⒈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⒉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 3.
      射室释义:汉 代郡国岁试骑士之所。
    • 4.
      岁试释义:岁考。清 陈确《上闵辰生先生书》:“但不欲造学具呈,谓岁试不到,将自除名。”《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嚮府中进发。”参见“岁考”。
    • 5.
      捕生释义:捕捉活物。指渔猎。《新五代史·梁太祖纪下》:“﹝ 乾化 二年﹞五月丁亥,德音降死罪已下囚。罢役徒,禁屠及捕生。”宋 陈师道《蝇虎》诗:“物微趣下世不数,随力捕生得称虎。”明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元遗山 尝岁试 并州,道逢捕生者,旦获一雁杀之。”
    • 6.
      童子科释义: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宋史·选举志二》:“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文献通考·选举八》:“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亦省称“童科”。陈衍《元诗纪事·黎崱》:“崱 字 京高,号 东山,安南 人,九岁试童科。”
    • 7.
      绌陟释义:谓人事之降升。絀,通“黜”。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絀陟荣辱之路。”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赏罚絀陟,立见荣辱;生死穷通,互分得失。”

岁试(su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岁试是什么意思 岁试读音 怎么读 岁试,拼音是suì shì,岁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岁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