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令 [dāng lìng]
1. 合时令。
例现在穿这身衣服正当令。
英[in season;]
当令 引证解释
⒈ 指当权者。
引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和阗玉鼠》:“自失此物后,往往书籍蠧损,当令每命山右巨卿,密諭访觅,久无下落。”
⒉ 掌权。
引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吃劳金的当令,这才真算翻身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张富英 ﹞是个破落地主。他当令,尽找三老四少,能说会唠的那帮人。他们说了算。”
⒊ 顺应时令,合时令。
例如:夏天酷暑,西瓜正是当令的果品。
⒋ 行时,吃得开。
引鲁迅 《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书中自有黄金屋’,早成古话,现在是‘金中自有文学家’当令了。”
国语词典
当令 [dāng lìng]
⒈ 当时、当道。
例如:「别看他如今落魄,早年他当令的时候,那种盛况,无人可比。」
⒉ 适合的时令。
例如:「花有不同的特性,一般都要当令才开。」
当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合时释义:合乎时尚;合乎时宜:穿戴合时。 这话说得不大合时。
- 2.
应时释义:⒈属性词。 适合时令的:应时小菜。应时货品。⒉立刻;马上: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 3.
适时释义:适合时宜;不太早也不太晚:播种适时。适时收割。
当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杀当令释义:七杀,八字中十神,克日干之五行,与日干同阴或同阳,异者则为正官,当令为七杀五行同季节一样,如甲乙木为七杀,正当春季之类。
- 2.
吕公枕释义:据 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 于 邯郸 旅店中遇道士 吕翁。生自叹穷困,翁乃以枕授 卢生,且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卢生 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旅店主人蒸黄粱尚未熟。生怪曰:“岂其梦寐也?”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后遂以“吕公枕”喻人生如在梦中,万事终归虚幻。
- 3.
国庠释义:国家开设的学校。 《旧唐书·文宗纪下》:“皇太子方从师傅传授六经,一二年后,当令齿胄国庠,以兴坠典。”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吴君 不附国庠,名第在於榜末。”
- 4.
当令释义:合时令:现在是伏天,西瓜正当令。
- 5.
戒节释义:告知节候。 谓当令。
- 6.
时品释义:当令的食品。
- 7.
楚氛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 楚 各处其偏。伯 夙 谓 赵孟 曰:‘楚 氛甚恶,惧难。’”杜预 注:“氛,气也。言 楚 有袭 晋 之气。”后用以指恶劣、鄙俗之气。宋 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当令横笔阵,一战静 楚 氛。”宋 黄庭坚《以古铜壶送王观复》诗:“酌酒时在傍,可用弭 楚 氛。”
- 8.
游步释义:⒈漫游。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谓为信然”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怪洋三则》:“因见天宇晴爽,有七十餘人,相拉游步上山。”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其他若史上著名之地,或名人故居,祠宇,坟墓等,亦当令地方议定,施以爱护,或加修饰,为国人观瞻游步之所。”⒉涉猎。《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始 九年举秀才”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游步道术,开神无穷,可谓士英。”⒊
- 9.
留事释义:⒈积压的公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闢,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寧。”汉 马融《长笛赋》序:“融 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宋 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堆案有留事,听歌无懽声。”⒉指留守、留后一类的官职。《后汉书·荀彧传》:“兴平 元年,操 东击 陶谦,使 彧 守 甄城 任以留事。”《南史·范泰传》:“伯通 意鋭,当令拥戈前驱;以君持重,欲相委留事,如何?”⒊特指 唐 代节度留后。《新唐书·李德裕传》:“泽潞 刘从諫 死,其从子 稹 擅留事,以邀节度。”
- 10.
盛春释义:春季中最为当令的时候。
- 11.
盛秋释义:指农历八、九月,秋季中最当令之时。古代认为此时禾熟、马肥,常易遭边敌入侵而备加防范。
- 12.
邯郸枕释义: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 13.
风义释义:⒈犹风操。 唐 赵元一《<奉天录>序》:“建中 四祀,朱泚 作乱,居我凤巢;忠臣义士,身死王事,可得而言者,咸悉载之,使后来英杰,贵风义而企慕。”《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元年》:“熙 好文学,有风义,名士多与之游。”清 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吾家侍御公,平生藴风义。”⒉犹情谊。唐 高适《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诗:“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宋 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先生篤於风义,至自割瘦脛以啖我,可谓至矣。”⒊风度仪态。宋 梅尧臣《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诗:“慕君才行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