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总揽 总揽的意思
zǒnglǎn

总揽

简体总揽
繁体總攬
拼音zǒng lǎn
注音ㄗㄨㄥˇ ㄌ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ǒng,(1) 聚合,聚在一起。【组词】:总之。总数。总体。总结。汇总。(2) 概括全部,主要的。【组词】:总纲。总则。(3) 为首的,最高的。【组词】:总司令。总裁。总经理。总统。(4) 束系,束头发。【例句】:总角(jiǎo )。(5) 经常,一直。【组词】:总是这样。(6) 一定,无论如何。【组词】:总归。“万紫千红总是春”。

lǎn,(1) 把持。【组词】:揽持。独揽大权。(2) 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组词】:包揽。招揽。承揽。揽客。揽活儿。(3) 搂,捆。【例句】:把孩子揽在怀里。(4) 取。【组词】:揽秀。揽胜。摘星揽月。

基本含义

总揽指的是全面掌握、统筹安排的意思。

总揽的意思

总揽 [zǒng lǎn]

1. 亦作“总覧”。全面掌握。

3. 亦作“总览”、“总擥”。谓广为延揽。

总揽 引证解释

⒈ 全面掌握。

《六韬·王翼》:“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此於主德大洽,列侯大达,非执术督责,总览独断御下方也。”
汪继培 笺:“览即揽之省。”
明 归有光 《遂初堂记》:“虽 孝宗 之英毅, 光宗 之总揽,远不能望盛 宋 之治。”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省中总揽全局,与一乡一团之事不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钦奉天命主命,总揽文衡,聿修试典,综核名实,定厥宏规。”

⒉ 亦作“总览”、“总擥”。谓广为延揽。

《汉书·刑法志》:“汉 兴, 高祖 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后汉书·班固传上》:“期於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寧本朝。”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览时才,网罗英茂。”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总览众工,财成大化。”


国语词典

总揽 [zǒng lǎn]

⒈ 统理一切。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
晋·郭璞〈元皇帝哀策文〉:「总揽群略,林无滞才。」

统辖

分担


总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统治释义:⒈用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统治阶级。 ⒉因占有绝对优势而支配别的事物:统治地位。
    • 2.
      统辖释义:管辖(所属单位):这个团归司令部直接统辖。

总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分担释义:担负一部分:分担任务。分担责任。

总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手包办释义:一手:指一个人;包办:总揽一切,独自办理。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 2.
      一揽包收释义:指总揽一切。
    • 3.
      专录释义:总揽。
    • 4.
      专综释义:独自总揽。
    • 5.
      专録释义:总揽。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二月,燕 人尊 可足浑后 为皇太后。以 太原 王 恪 为太宰,专録朝政。”胡三省 注:“録,总也。”
    • 6.
      党政分开释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针对党和政府的职能混淆、以党代政的现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 7.
      军机处释义: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始于雍正时处理军务的军机房,后扩大为军机处。其高级官员称军机大臣,位在内阁和六部之上,总揽全国政事,可根据皇帝意图发号施令。
    • 8.
      参综释义:参与总揽。
    • 9.
      大政释义:重大的政务或政策:总揽大政。大政方针。
    • 10.
      宰相释义:别称中堂。中国古代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但各朝代均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范围也有不同。
    • 11.
      封疆大吏释义:亦作“封疆大臣”。亦作“封疆大员”。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马其昶《<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吴晗《况钟和周忱》:“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 12.
      总制钱释义:宋 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 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 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 13.
      总己释义:⒈谓总摄己职。 《书·伊训》:“百官总己以听冢宰。”孔 传:“伊尹 制百官以三公摄冢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朱熹 集注:“总己,谓总摄己职。”《后汉书·献帝纪》:“曹操 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⒉谓总揽大权。《宋书·恩倖传·戴法兴》:“时太宰 江夏王 义恭 録尚书事,任同总己。”《隋书·皇甫绩传》:“宣帝 崩,高祖 总己,绩 有力焉。”
    • 14.
      总揽全局释义: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任免,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 15.
      总揽释义:全面掌握:总揽大权。
    • 16.
      总擥释义:见“总揽”。
    • 17.
      总要释义:⒈统领;总括。《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杨倞 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高诱 注:“总,凡也;要,约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公孙 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⒉谓总揽政事。《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居总要者,政不亲民,惟风宪之司,牧民之官,职当任重。”⒊总归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如今你父亲是没了,
    • 18.
      承总释义:总揽。
    • 19.
      揽总释义:全面掌握(工作);总揽。
    • 20.
      揽撮释义:总揽。

总揽(zongl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总揽是什么意思 总揽读音 怎么读 总揽,拼音是zǒng lǎn,总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总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