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 [tiān jiào]
1.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
天教 引证解释
⒈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 《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使禳去之。
引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天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体释义:⒈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⒉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清 方苞《古文约选序例》:“始学而求古求典,必流为 明 七子之伪体。”清 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章炳麟《校文士》:“魏源 龚自珍,则所谓伪体者也。”
- 2.
六魂幡释义:为天道圣人——通天教主所有。
- 3.
剿捕释义:⒈讨伐逮捕。 明 唐顺之《海贼分道侵突疏》:“邓城 及守备 杨縉 等又不能设策剿捕,致贼屯聚散劫。”《明史·云南土司传三·木邦》:“罗珪 奏:‘罕落法 与所部交攻,遣人求援。臣等议委 南寧伯 毛胜、都督 胡誌 量调官军,相机剿捕。’”《红楼梦》第一回:“贼盗蜂起,官兵剿捕。”⒉勦捕:讨伐捕捉。《水浒传》第五二回:“我兀自要来勦捕你,今日你到来就缚,此是天教我成功。”《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勦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
- 4.
发忿释义:⒈愤懑。《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王逸 注:“忿,恚也。”⒉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后汉书·朱浮传》:“夫 楚 魏 非有分职匡正之大义也,庄王 但为争强而发忿,公子以一言而立信耳。”《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白公 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⒊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匆匆发忿出家门,别寻生理度寒温。男儿有躯长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贫。”《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
- 5.
灵椿释义:⒈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树。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唐 韩偓《小隐》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 庄生 始欲齐。”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和那瑶草为隣,灵椿共茂,丹桂同芳。”清 赵翼《放言》诗:“灵椿寿八千,朝菌及夕萎。”⒉喻年高德劭的人。前蜀 张蠙《投翰林张侍郎》诗:“丹穴虽无凡羽翼,灵椿还向细枝条。”宋 辛弃疾《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词:“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⒊比喻父亲。五代 冯道《赠窦十》诗:“燕山 竇十郎,教子有义方
- 6.
烧眉释义:比喻非常紧迫。 《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明 杨柔胜《玉环记·李晟招贤》:“圣驾被围,事若烧眉,度日如年。”明 沉受先《三元记·博施》:“我二人因为年时荒歉,又且风雪填门,难以度日……望乞员外借贷些须,以救烧眉之急。”参见“火烧眉毛”。
- 7.
神道设教释义: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 8.
隆积释义:逐渐增多由后天教育、学习所形成的积习。谓逐渐增强其向善之心。
- 9.
雨簑风笠释义:同“雨蓑烟笠”。宋 李曾伯《沁园春·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絶交 楚 徼,雨蓑风笠,投老 吴 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