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察 明察的意思
míngchá

明察

简体明察
繁体
拼音míng chá
注音ㄇㄧㄥˊ ㄔ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chá,(1) 仔细看,调查研究。【组词】:察看。察核。观察。考察(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察察”;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觉。察访。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基本含义

明察指的是能够深刻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好坏、真假。

明察的意思

明察 [míng chá]

1. 明晰地看到;机警地发觉。

明察秋毫。

[perceive;]

明察 引证解释

⒈ 谓观察入微,不受蒙蔽。

《左传·昭公六年》:“圣哲之上,明察之官。”
《旧唐书·李晟传》:“临下明察,每理军,必曰某有劳,某能其事,虽廝养小善,必记姓名。”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 时敏 ﹞赋性明察,有吏治才。”
何其芳 《论快乐》:“高尔基 说 列宁 是那种明察的、有大智慧的、而且大智慧中有大悲苦的人。”

⒉ 严明苛察。

《史记·平準书》:“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明史·刘安传》:“人君贵明不贵察。察,非明也。人君以察为明,天下始多事矣。陛下临御八年而治理未臻,识者谓陛下之治功损於明察。”

⒊ 明白清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汉灵帝 梦见 桓帝 怒曰:‘ 宋皇后 有何罪过,而听用邪孽,使絶其命? 渤海王 悝 既已自贬,又受诛毙。今 宋氏 及 悝,自诉于天,上帝震怒,罪在难救。’梦殊明察。帝既觉而恐,寻亦崩。”


国语词典

明察 [míng chá]

⒈ 观察明细,不受蒙蔽。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

臆测


明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洞察释义: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洞察是非。

明察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臆测释义:无根据地主观推测。

明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听释义:⒈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侯 不听左右,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⒉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⒊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郑玄 注:“简
    • 2.
      不辨龙蛇释义:辨:辨别,明察。 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 3.
      丙鉴释义:明察。丙,通“炳”。
    • 4.
      严核释义:⒈同“严覈”。⒉严谨明察。
    • 5.
      严覈释义:⒈严谨明察。⒉严厉苛察。
    • 6.
      丰昵释义:谓典祀之礼特厚于近亲。语本《书·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孔颖达 疏:“祭祀有常,谓牺牲粢盛、尊彝徂豆之数,礼有常法,不当特丰於近庙,谓牺牲礼物多也。”《明史·礼志一》:“暨乎 世宗,以制礼作乐自任……独其排众议,祔 睿宗 太庙,躋 武宗 上,徇本生而违大统,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
    • 7.
      亟疾苛察释义: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 8.
      仁明释义:仁爱明察。
    • 9.
      任使释义:⒈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重读书人》:“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⒉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
    • 10.
      伏乞照察释义:伏乞就是向尊者恳求。伏,敬词。照察指的是明察;照见。是用于书信的。
    • 11.
      俯烛释义:俯察,明察。
    • 12.
      僬僬释义:⒈行走急促貌。⒉明察貌。
    • 13.
      允察释义:犹明察。
    • 14.
      元览释义:玄览。深察;明察。
    • 15.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16.
      兼览博照释义:犹言明察四方。
    • 17.
      决洞释义:果断明察。
    • 18.
      几决释义:谓明察隐微而决断。
    • 19.
      分丝析缕释义:比喻明察入微。
    • 20.
      刑察释义:谓明察刑事。

明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听释义:⒈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侯 不听左右,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⒉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⒊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郑玄 注:“简
    • 2.
      不辨龙蛇释义:辨:辨别,明察。 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 3.
      丙鉴释义:明察。丙,通“炳”。
    • 4.
      严核释义:⒈同“严覈”。⒉严谨明察。
    • 5.
      严覈释义:⒈严谨明察。⒉严厉苛察。
    • 6.
      丰昵释义:谓典祀之礼特厚于近亲。语本《书·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孔颖达 疏:“祭祀有常,谓牺牲粢盛、尊彝徂豆之数,礼有常法,不当特丰於近庙,谓牺牲礼物多也。”《明史·礼志一》:“暨乎 世宗,以制礼作乐自任……独其排众议,祔 睿宗 太庙,躋 武宗 上,徇本生而违大统,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
    • 7.
      亟疾苛察释义: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 8.
      仁明释义:仁爱明察。
    • 9.
      任使释义:⒈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重读书人》:“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⒉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
    • 10.
      伏乞照察释义:伏乞就是向尊者恳求。伏,敬词。照察指的是明察;照见。是用于书信的。
    • 11.
      俯烛释义:俯察,明察。
    • 12.
      僬僬释义:⒈行走急促貌。⒉明察貌。
    • 13.
      允察释义:犹明察。
    • 14.
      元览释义:玄览。深察;明察。
    • 15.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16.
      兼览博照释义:犹言明察四方。
    • 17.
      决洞释义:果断明察。
    • 18.
      几决释义:谓明察隐微而决断。
    • 19.
      分丝析缕释义:比喻明察入微。
    • 20.
      刑察释义:谓明察刑事。

明察造句

1.他强调他对下属是明察秋毫,无所不知。

2.公安干警经过明察暗访,终于捣毁了犯罪分子的窝点。

3.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4.经过王队长明察暗访,这个案子终于有了眉目。

5.这桩盗窃案,经他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线索。

6.李院长为了这起案件,多次明察暗访,掌握了大量证据。

7.然而,他的目光很快就变得犀利而明察秋毫了。

8.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明察秋毫造句。

9.老一辈革命家明察秋毫,看穿了“四人帮”的阴谋。

10.经理明察秋毫,即使我不说事情的原因,他也知道底细。

11.无论嫌犯多麽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12.并且头脑发热的复仇可能冲淡那种明察秋毫。

13.法官明察秋毫,终于使这桩栽赃陷害我的案件得到昭雪平反。

14.明察秋毫的监识人员总能利用微物证据,找到破案线索。

15.这位公安局长办事明察秋毫,没有一个坏人逃得脱他的手掌心。

16.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17.一个优秀的警察在办案中十分细心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18.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19.我爱老师,我更爱老师的那双明媚的眼睛。老师的眼睛明亮美丽,和蔼可亲;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明察秋毫;老师的眼睛,充满智慧,热情,使人奋进。

20.包公办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无所遁形。

明察(mingch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察是什么意思 明察读音 怎么读 明察,拼音是míng chá,明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