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1. 大臣辅佐国君,就像人体有股肱一样,故称大臣为国体。
英[ minister; ]
2. 国家的典章制度。
英[ state system; form of the government; ]
4. 国家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⒈ 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引《穀梁传·昭公十五年》:“大夫,国体也。”
范宁 注:“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故曰国体。”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 伊尹、吕望 是也。”
⒉ 国家的典章制度;治国之法。
引《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望重朝纲,学通国体。”
清 姚莹 《与陆制军书》:“国体具存,纪纲不紊。”
⒊ 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引《明史·徐溥传》:“外国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饮过量,醉后失仪,有伤国体。”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载垣 端华 均著加恩,赐令自尽……此为国体起见,非朕之有私於 载垣 端华 也。”
⒋ 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⒈ 国家的大体。
引《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⒉ 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1.事关国体,不能视同儿戏,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2.近年来,我国体育界的新人迅速成长,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
3.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后起之秀。
4.容国团注定成为我国体育史上当之无愧的英雄。
5.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每场比赛都牵动着祖国亿万人民的心。
6.这个动作是我国体操运动员独创的。
7.中国女排的表现体现了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8.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9.精简臃肿庞杂的重叠机构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10.我国体操运动员囊括了这次世界锦标赛所有金牌。
11.中国足球队出线给中国体育运动增添了光彩。
12.中国体育健儿捧回了银光闪烁的奖杯。
13.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又一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4.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