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二王 二王的意思
èrwáng

二王

简体二王
繁体
拼音èr wáng
注音ㄦˋ 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r,(1) 数名。【例句】: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组词】: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组词】:二话。不二价。

wáng wàng,(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组词】: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组词】:王公。王侯。(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组词】: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4) 大。【例句】:王父(祖父)。王母(祖母)。(5) 姓。(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组词】: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含义

指两位有相同或相似能力的人,常用来比喻两个人的才华、能力等相当。

二王的意思

二王 [èr wáng]

2. 指两个天子。

3. 指封王爵的二人。

4. 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晋王戎和王衍。《晋书·羊祜传》:“戎衍并憾之每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2)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唐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清姚鼐《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米元章、董元宰之嗣统二王。”(3)南齐王延之与王僧虔。《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二王 引证解释

⒈ 指两个天子。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⒉ 指封王爵的二人。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与 景王。

清 王恪 《椒山先生祠》诗:“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

⒊ 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 晋 王戎 和 王衍。

《晋书·羊祜传》:“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
(2) 晋 书法家 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3) 南齐 王延之 与 王僧虔。《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国语词典

二王 [èr wáng]

⒈ 两位君王。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⒉ 晋王戎与王衍。

《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⒊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其第七子王献之的合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


二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恪释义:周 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 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而封诸 陈 ,以备三恪。” 杜预 注:“ 周 得天下,封 夏 、 殷 二王后,又封 舜 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 黄帝 、 尧 、 舜 之后于 蓟 、 祝 、 陈 。《诗·陈风谱》 唐 孔颖达 疏
    • 2.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3.
      不同释义:⒈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⒉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⒊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 4.
      代德释义:⒈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逸周书·芮良夫》:“以予小臣 良夫 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孔晁 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⒉战国、秦、汉 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北周 庾信《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謳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宋书·武帝纪中》:“
    • 5.
      伊尹释义:商汤 大臣,名 伊,一名 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被尊为阿衡。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即 外丙)、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 注:“大甲,汤 孙也,荒淫失度。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
    • 6.
      俭薄释义:⒈犹言微薄。《后汉书·周磐传》:“磐 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后汉书·陈忠传》:“衮 豫 蝗蝝滋生,荆 扬 稻收俭薄。”《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武平 末年,仁邕 已下始得出外,供给俭薄,取充而已。”宋 叶梦得《石林家训》:“如是数月併归二婿奩具,亦不致俭薄。”⒉犹言俭朴。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清 昭槤《啸亭杂录·宋置封桩库》:“宋太祖 起自布衣,深悉民间疾苦,故平定诸国后,自奉俭薄,积左藏之餘,立封桩库。”
    • 7.
      函箱阵释义:军队行进中的保护性的方形阵势。《宋书·柳元景传》:“ 元保 不能自固,乃率所领作函箱阵,多列旗帜,缘险而还。”《南史·张畅传》:“安北中兵参军 沉庆之 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 歷城 。”
    • 8.
      助成释义:⒈谓帮助别人取得成功。《书·酒诰》:“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孔颖达 疏:“惟以助其君,成其王道,令德显明。”《北齐书·琅玡王俨传》:“广寧、安德 二王适从西来,欲助成其事,曰:‘何不入?’”⒉犹促成。郭沫若《创造十年》四:“助成这个影响的不消说也还有当时流行着的新罗曼派和 德国 新起的所谓表现派。”
    • 9.
      官本释义:⒈官府刻印或收藏的书本。唐 张怀瓘《书断·二王真跡》:“开元 十六年五月,内出二 王 真跡……其中古本,亦有是 梁 隋 官本者。”曹士冕《法帖谱系·淳化法帖叙说》引 宋 欧阳修《集古录》:“至予集录古文,不敢輒以官本参入私集。”⒉官府向民户贷款所用的本钱。《旧唐书·玄宗纪上》:“九月,先是高户捉官本钱;乙卯,御史大夫 李朝隐 奏请薄税百姓一年租钱充,依旧高户及典正等捉,随月收利,供官人税钱。”《新唐书·食货志五》:“初,捉钱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为姦,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钱迫蹙閭里,民不堪其扰
    • 10.
      封畛释义:⒈封地的边界。《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竟。”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故五等之礼,不革于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者,岂玩二王之祸而闇经世之筭乎?”⒉泛指疆界。《新唐书·裴度传》:“魏博 军度 黎阳,即叩贼境,封畛毗联,易生顾望,是自战其地。”章炳麟《序种姓上》:“古者民知渔猎,其次畜牧,逐水草而无封畛。”
    • 11.
      小王释义:⒈年轻受封为王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诸小王,论议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⒉受封为王者的谦称。《红楼梦》第十五回:“﹝ 北静王 ﹞又向 贾政 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於老凤声,未可量也。’”⒊指 三国 魏 王弼。《南齐书·陆澄传》:“《易》体微远,实贯羣籍,施 孟 异闻,周 韩 殊旨,岂可专据 小王,便为该备。”⒋指 晋 代书法家 王献之。唐 张怀瓘《书断·杂编·二王真迹》:“开元 十六年五月,内出二 王 真跡及 张芝、张昶
    • 12.
      少弱释义:⒈稍稍不足。《晋书·天文志上》:“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於角五少弱,西交於奎十四少强。”⒉犹衰微。《新唐书·高智周传》:“高公 位极人臣,而嗣少弱……而 高氏 后无闻。”⒊年少力弱。《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汉 大臣议天子少弱,未能治天下。”《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岂不以羣王少弱,未更多难。”
    • 13.
      市坊释义:⒈管理市场的官署。《新唐书·百官志一》:“突厥 使置市坊,有贸易,録奏,为质其轻重,太府丞一人蒞之。”⒉街巷。清 钱谦益《大观太清楼二王法帖歌》:“鲁公《孝经》《麻姑》字,儿童插标叫市坊。”
    • 14.
      廋文释义:廋辞。《新唐书·王鎔传》:“﹝道士﹞答曰‘公三十年后,当有二王。’已而 廷凑 立十三年死,盖廋文也。”宋 叶适《送蔡子重》诗:“廋文露巧众术同,一心之纯天与通。”
    • 15.
      引从释义:引导跟从。 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后每遇 延英 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宋史·礼志二四》:“所有圣驾出郊,除禁衞外,欲於本司入阵马军内摘差护圣马军八百人骑、弓箭、器械,作十六队,於仪衞前后引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二王府各有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欲(役)百姓!”
    • 16.
      搒笞释义: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 17.
      汰侈释义:亦作“汏侈”。骄奢。《左传·昭公二十年》:“汏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绥 及弟 机 羡,汰侈尤甚。”《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欒黶 虽汰侈,犹可及身,其子 盈 必不免。”清 钮琇《觚賸·白石狮》:“粤 东既定,建 平南、靖南 二王府,东西相望,备极雄丽,而 靖藩 性尤汰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其中或积有资劳而暮气太甚,或勇于任事而閲歷未深,其习于酣豢率为汰侈者,更无论矣。”
    • 18.
      游处释义:⒈出游和家居。借指相处,波此生活在一起。汉 祢衡《鹦鹉赋》:“感平生之游处,若壎篪之相须。”《南史·虞寄传》:“衡阳王 既出閤,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⒉交游;来往。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二王好佛》:“王右丞 兄弟好佛,多与名僧游处。”子虚子《湘事记·军事篇一》:“﹝ 陈作新 ﹞颇工铁笔篆刻,摹 汉 印,因得与学界游处。”⒊犹游憩。晋 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紈綺之士,此焉游处。”唐 怀素《自叙》:“今礼部侍郎 张公 谓,赏其不羈,引以游处。”明
    • 19.
      特转释义:谓受特恩升迁。 宋 赵昇《朝野类要·特转》:“﹝特转﹞谓非循常法陞转,而特有指挥赏转者。”《宋史·选举志三》:“濮 秀 二王下子孙中进士举者,更特转一秩。”《宋史·选举志四》:“王珪 等言:‘……请今自正任刺史以上,转官未满十年,若有显效者自许特转,其非次恩惟许改易州镇,以示旌宠。’”
    • 20.
      玉册释义:⒈亦作“玉策”。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晋 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唐 岑参《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清 汪懋麟《登岱行》:“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⒉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册书”。⒊珍藏的

二王(erw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二王是什么意思 二王读音 怎么读 二王,拼音是èr wáng,二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二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