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冥 [rù míng]
1. 犹言上青天。冥,青冥。
3. 旧时迷信说法,谓人死后进入阴间。
入冥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上青天。冥,青冥。
引汉 严忌 《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⒉ 旧时迷信说法,谓人死后进入阴间。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适 毛 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因悒悒不畅,賫恨入冥。”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入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廎写释义:倾泻。 写,通“泻”。《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上则县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廎写输渊。”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廎,假借为倾。”
- 2.
悲恐释义:悲伤恐惧。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至此方悟为入冥,心甚悲恐。”《三侠五义》第二三回:“正在悲恐之际,只见那边来个年老的樵人。”
- 3.
摇脣鼓舌释义: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摇唇鼓舌”。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摇脣”、“摇鼓”、“摇唇”。《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 4.
洁居释义:清净独居。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张童入冥》:“吕 遂洁居一室,日以诵经为课。凡三年,疮乃平。”
- 5.
疑异释义:⒈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⒉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⒊疑惑诧异。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 6.
立后释义:⒈犹立嗣。宋 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臣已立后,乃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金紫人怒方霽,曰:‘可与 骆氏 立后。’且命緑衣导之以回,转盼间,骆 之父母皆在焉。”⒉册立皇后。《史记·孝文本纪》:“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鰥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
- 7.
箠掠释义:拷打。 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一部将亦同击,箠掠无全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箠掠为事。”
- 8.
纲首释义:负责纲运之商人首脑。宋 朱彧《萍州可谈》卷二:“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餘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张童入冥》:“寺有一僧 吕 姓者,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上州作纲首。”《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於上先行开写贩去物货,各各名件觔重若干,仰纲首某人亲行填写。”
- 9.
蝉蜕蛇解释义:⒈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 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蜕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往,忽然入冥,鳳皇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⒉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 10.
行财释义:⒈行贿。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洪 某枉法行财,罪当死。”参见“行贿”。⒉出纳钱财。《水浒传》第六一回:“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都称他 李都管。”⒊古代婚礼纳聘之称。《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是个穷官,怕他们争行财下礼,所以耽迟着。”参见“纳币”。
- 11.
豪犷释义:强悍粗野。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璞 素豪獷,持一邑短长。”《新观察》1981年第5期:“野马矫健灵捷,豪犷不羁。”
- 12.
食禄释义:⒈享受俸禄。《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宋 司马光《范景仁传》:“景仁 时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无颜復居位食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三:“奴隶可以赏赐,其意如后人之食禄。”⒉迷信者称人一生中注定应享之食。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復扣平生食禄,遂於袖中出大帙示之。”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有官禄者减官禄,无官禄者减食禄。”《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也不久了!虽然活了二十五岁,人家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衣禄食禄也算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