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遇 [yōu yù]
1. 优厚的待遇;
例格外优遇。
英[give special treatment;]
优遇 引证解释
⒈ 优待。
引唐 元稹 《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是用致理之初,付授邦宪,且欲吾丞相以降皆俾下之,以示优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世宗 采用签入军籍,每月发给钱米的办法来优遇 女真 民户。”
国语词典
优遇 [yōu yù]
⒈ 优待。
引唐·元稹〈授李绛检校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制〉:「是用致理之初,付授邦宪,且欲吾丞相以降皆卑下之,以示优遇。」
近优待
反薄待
优遇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薄待释义:接待人不大方,不慷慨;淡薄地对待。
优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书铁券释义:也叫丹书铁 契。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得享优遇及免罪的凭证。券为铁制,用朱砂书字,或刻字嵌以黄金。
- 2.
丹书铁契释义: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 3.
九锡花释义:受九种优遇的花。 因亦泛指名贵的花。
- 4.
优遇释义:优待:格外优遇。以示优遇。
- 5.
善遇释义:善加礼遇,优遇。
- 6.
嘉遇释义:优遇。
- 7.
外交官释义:外交官即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通常分为两类:国内外交部的官员,和本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人员,有时外交官单指后者。外交官驻在国享有外交特权和优遇。
- 8.
帘眷释义:谓大臣于太后垂帘听政时所得的优遇。
- 9.
年礼释义:⒈对年老致仕者优遇之礼。 《魏书·高闾传》:“閭 歷官六朝,著勋五纪,年礼致辞,义光进退,归轩首路,感悵兼怀。”⒉为庆贺年节而馈赠的礼物。
- 10.
幸待释义:宠爱优遇。
- 11.
延年杖释义:古代帝王赐给老臣的手杖,以示优遇。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授 杨彪 光禄大夫”裴松之 注引《魏书》:“公故 汉 宰臣,乃祖已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所宜宠异以章旧德。其赐公延年杖及冯几;謁请之日,便使杖入。”《北史·于谨传》:“保定 二年,谨 以年老,乞骸骨,优詔不许。三年,以 谨 为三老,固辞,又不许。赐延年杖。”
- 12.
恩宠释义: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泛指受到的宠爱或特别的礼遇:恩宠有加。
- 13.
睿欵释义:皇家的优遇。
- 14.
襃优释义:亦作“褒优”。 嘉奖优遇。
- 15.
见异释义:⒈特殊看待,优遇。 ⒉显示异象。
- 16.
跪安释义:⒈磕头请安。《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五日》:“渠初三四,两次召见,即已跪安矣。”柴萼《梵天庐丛录·吴棠》:“慈禧后 曰:‘此良吏也,奈何妄劾之。’遂擢 吴 总漕,召见,宫门跪安之日,慈禧后 特赐锦墩命坐。”⒉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种婉转说法。高阳《慈禧前传》一:“﹝ 清文宗 ﹞:嗯。你跪安吧!‘跪安’是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种比较婉转的说法;然而真正的涵义,因人因地而异,召见臣工,用这样的说法是表示优遇;而在重帷便殿之中,如此吩咐妃嫔,那就多少意味着讨厌她在跟前。”
- 17.
顾遇释义:谓被赏识而受到优遇。
- 18.
领事释义:一国派驻他国某城市或某地区的代表。一般有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和领事代理人。受本国外交部和本国驻该国外交代表领导。其职责主要是负责保护领事区域内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本国公民、法人的正当权益,管理本国侨民和贸易、航运等事务。领事享有一定的特权与优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