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补署 补署的意思
shǔ

补署

简体补署
繁体補署
拼音bǔ shǔ
注音ㄅㄨˇ ㄕ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shǔ,(1) 办理公务的机关。【组词】:专署。公署。官署。(2) 布置。【组词】:部署。(3) 签名,题字。【组词】:签署。署名。署字。(4) 暂代。【组词】:署理。兼署。

基本含义

指在原有文件、契约等上补写字迹,表示补充、修改或补充内容。

补署的意思

补署 [bǔ shǔ]

1. 补任官职。

补署 引证解释

⒈ 补任官职。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补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假署释义:⒈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 《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綬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 游纶、张豺 拥众数万,据 苑乡,受 王浚 假署。”胡三省 注:“假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假以职名。”⒉犹言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 民 周共 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 齐 假署,数为乱逆。”
    • 2.
      告牒释义:⒈告发的文书。 《新唐书·王鉷传》:“﹝ 天宝 ﹞十一载四月,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 鉷 付告牒。”《新唐书·宋申锡传》:“大和 五年,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⒉即告身。《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人居宫中;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 傅尧俞 ﹞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参见“告身”。
    • 3.
      喧然释义:⒈热闹;喧哗。唐 杜甫《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明宗 詔幸 汴州,议者喧然。”清 葆光子《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⒉犹喧赫,显赫。宋 晁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后来 承宴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清 田茂遇《孤儿行》:“鸣騶吹角,大吏巡边,前导到部势喧然。”⒊声大而杂貌。《太平广记》卷三四六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俄有輜重皷角,部队纷紜,或歌或语,諠然竞进。”《旧唐书·薛登传》:“故选司补署,諠然於礼闈;
    • 4.
      补署释义:补任官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入居宫中;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补署(b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补署是什么意思 补署读音 怎么读 补署,拼音是bǔ shǔ,补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补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