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事 [zuò shì]
1. 因事获罪。
3. 谓在家从事某业。
坐事 引证解释
⒈ 因事获罪。
引《汉书·儒林传·梁丘贺》:“贺 时为都司空令,坐事,论免为庶人。”
《周书·皇后传·宣帝朱皇后》:“宣帝 朱皇后 名 满月,吴 人也。其家坐事,没入东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并蒂瓜》:“产瓜未几,兄弟坐事并斩於市。”
⒉ 谓在家从事某业。
引《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坐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品院释义:唐 代拘囚三品以上官员的处所。 《新唐书·张锡传》:“时 苏味道 亦坐事,同被讯,繫凤阁,俄徙司刑三品院。锡 按轡专道,神气不慑,日膳丰鲜,无损贬。”《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先是制狱既繁,司刑寺别置三品院以处三品以上官之下狱者。”
- 2.
坐事释义:⒈因事获罪。 《汉书·儒林传·梁丘贺》:“贺 时为都司空令,坐事,论免为庶人。”《周书·皇后传·宣帝朱皇后》:“宣帝 朱皇后 名 满月,吴 人也。其家坐事,没入东宫。”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禨祥·并蒂瓜》:“产瓜未几,兄弟坐事并斩於市。”⒉谓在家从事某业。《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 3.
封发释义:指 贾直言 妻封束发髻、誓不改嫁之事。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 坐事。贬 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 不答,引绳束髮,封以帛,使 直言 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 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髮堕无餘。”
- 4.
履端释义: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晋 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北周 庾信《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清
- 5.
开坐释义:犹开列。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仍乞指挥诸路部署司,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并今后差到兵士,并依此拣选施行讫,逐旋开坐闻奏。”《元典章·台纲一·内台》:“如是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元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明 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臣等谨查照累朝事例,酌拟仪注,开坐上请,伏乞圣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 6.
弃觚释义:犹弃笔。觚,古代写字用的木简。《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 匈奴 使者,还拜中郎。”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弃觚与 班生 投笔相类。”参见“弃笔”。
- 7.
散儒释义:⒈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杨倞 注:“散,谓不自检束。”⒉平庸的儒者。《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嘆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 8.
权任释义:⒈权力职责。《后汉书·陈忠传》:“常侍 江京、李闰 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后 諤 稍稍进用,数年间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皆要官。权任渐重。无何,坐事夺数官。”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屡兼二品正卿》:“又以太宰正兼大司马者一次,皆身綰二綬,各领事寄,极古今权任之重,一身当之。”⒉暂且担任。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也。”
- 9.
玄真子释义:⒈传说中的古神仙。⒉唐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 10.
疏谬释义:亦作“疏繆”。亦作“疎谬”。亦作“踈繆”。粗率谬误。《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 景元 中坐事诛”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此又 干寳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悉皆疎谬。”宋 王十朋《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予踈繆,反资其发药者居多,然后知 退之 之言为不妄。”清 恽敬《<靖节集>书后一》:“《直斋书録解题》载 蜀 本《靖节先生集》有 吴斗南《年谱》一卷,张季长《辨正》一卷,今坊间本止存《年谱》一卷而已,疎谬处甚多。”章炳麟《校文士》:“晚乃颠倒《诗》《书》
- 11.
自诬释义:⒈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赵高 治 斯,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⒉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宋 张载《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
- 12.
诡谰释义:欺骗隐瞒。《新唐书·李逢吉传》:“ 伾 坐事匿 逢吉 家,名捕弗获……为有司所发,即 襄州 捕之,诡谰不遣。”
- 13.
调品释义:⒈谓调丝品竹。 唐 白居易 《简简吟》:“十一把镜学点粧,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⒉犹调理,调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一·<神农本经>名例》“药性有宜丸者”引 华佗 曰::“汤可以荡涤臟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
- 14.
输作释义:因犯罪罚作劳役。汉 蔡邕《上<汉书>十志疏》:“顾念 元初 中故尚书郎 张俊 坐漏泄事,当復重刑,已出轂门,復听读鞠,詔书驰救,一等输作左校。”《晋书·刑法志》:“时有大女 刘朱,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 朱 减死输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明史·张筹传》:“十年坐事罚输作。”
- 15.
过律释义:违反规定。《史记·傅靳蒯成列传》:“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孝文 后三年,夺侯,国除。”司马贞 索隐:“刘氏 云:‘事,役使也。谓使人违律数多也。’”
- 16.
还第释义:旧时指官吏辞职或解职而返回私宅。《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元规 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魏书·太祖纪》:“秋七月,镇西大将军、司隶校尉、毗陵王 顺 有罪,以王还第。”《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七年,启求还第,上令世子 子廉 代镇东府。”《新唐书·张平高传》:“贞观 初,为 丹州 刺史,坐事,以右光禄大夫还第。”《宋史·王贻永传》:“貽永 自言宠禄过盛,愿罢枢筦,解使相还第。”
- 17.
违伐释义:抵触;矛盾。《三国志·魏志·嵇康传》“景元 中坐事诛”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 巽 为相国掾时陷 安,焉得以破 毌丘俭 年杀 嵇 吕?此又 干宝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
- 18.
铜坑释义:亦作“铜阬”。开采铜矿的坑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行逢 少时尝坐事黥,隶 辰州 铜阬。”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绿青》:“石緑,阴石也,生铜坑中,乃铜之祖气也。”
- 19.
霤槽释义:檐下承受霤水的长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临江 萧氏 之祖,五代 时仕於 湖南,为将校,坐事当斩……匿於人家霤槽中。湘 湖 间谓霤为筧。”
- 20.
骈戮释义:一并被杀。 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并蒂瓜》:“洪武 五年,句容 民献二瓜,俱同蒂……产瓜未几,兄弟坐事并斩於市,太祖 之卓识不必言,更似有先知之哲焉。意者同蒂即駢戮之象歟。”清 赵翼《金川门怀古》诗:“从亡芒屩千山险,駢戮欧刀十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