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使持节 使持节的意思
shǐchíjié

使持节

简体使持节
繁体使持節
拼音shǐ chí jié
注音ㄕˇ ㄔˊ ㄐㄧㄝ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chí,(1) 拿着,握住。【组词】:持笔。持枪。持牢(把稳)。(2) 遵守不变。【组词】: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3) 主张,掌管。【组词】: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4) 对待,处理。【例句】: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5) 扶助。【组词】:支持。撑持。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指担任军队主帅或高级官员时,能够恪守职责,执行军令,不贪图私利,为人民负责。

使持节的意思

使持节 [shǐ chí jié]

1.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使持节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 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周书·王思政传》:“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 河 南大行臺、 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

思政 竝让不受。”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 兗州 牧、 荆州 刺史。”


使持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2.
      中郎将释义:⒈官名。 秦置。西汉时皇帝卫侍有五官中郎将的名号;地位仅次于将军。⒉武以中郎将使持节。--《汉书.李广苏建传》
    • 3.
      使持节释义: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周书·王思政传》:“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 南大行臺、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思政 竝让不受。”《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兗州 牧、荆州 刺史。”
    • 4.
      假节释义:⒈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⒉汉 末与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 入 长安,欲结 术 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 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 初,又加龙驤将军、假节、
    • 5.
      假黄钺释义: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扬州 总管、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胡三省 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专用,故曰假。”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一》:“晋 宋 之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则可专戮节将矣。”后亦省作“假鉞”。宋 陆游《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择羣臣,使
    • 6.
      典律释义:⒈典章律令。《后汉书·儒林传·宋登》:“顺帝 以 登 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转拜侍中。”⒉主管音律。《宋书·律历志上》:“灵帝 熹平 六年,东观 召典律者太子舍人 张光 等问準意。”
    • 7.
      册命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⒉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郭沫若《中国史稿
    • 8.
      单车刺史释义:魏晋刺史,任重者使为持节都督,轻者为使持节、假节,将军为州刺史者,谓之单车刺史。
    • 9.
      碧鸡释义:亦作“碧鷄”。 传说中的神物。《汉书·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节而求之。”《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青蛉县 禺同山 有碧鷄、金马,光景时时出见。”《文选·左思<蜀都赋>》:“金马骋光而絶景,碧鸡儵忽而曜仪。”吕延济 注:“金马、碧鸡,神物也。”宋 王安石《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喻檄,不访碧鸡祥。”明 李梦阳《得何子过湖南消息》诗:“马援 留铜柱,王褒 祀碧鸡。”清 姚鼐《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觐赋赠》诗:“维藩万里护边黎,拥节三年祀碧鸡。”@
    • 10.
      苏武节释义: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汉武帝 天 汉 元年,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单于留不遣,欲其降,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宋 文天祥《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郁达夫《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 11.
      进伐释义:犹进攻。《晏子春秋·问上五》:“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讎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与。”《梁书·萧范传》:“太清 元年,大举北伐,以 范 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总督 汉北 征讨诸军事,进伐 穰城。”参见“进攻”。
    • 12.
      镇捍释义:亦作“镇扞”。镇守捍卫。《宋书·刘勔传》:“加 勔 使持节、领军,置佐史,镇扞 石头。”《魏书·高树生传》:“以 树生 有威略……令率劲勇,镇捍旧蕃。”《旧唐书·褚遂良》:“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镇扞四方?”
    • 13.
      陈泰挂壁释义:三国 魏 陈泰 为 并州 刺史,使持节,护 匈奴 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 泰 市奴婢,泰 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 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后因以为典。五代 李瀚《蒙求》诗:“洪乔 掷水,陈泰 挂壁。”
    • 14.
      马生角释义:语出《史记·剌客列传论》:“世言 荆軻,其称 太子丹 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司马贞 索隐:“《燕丹子》曰:‘丹 求归,秦王 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 及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皆有此説,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后用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亦比喻历尽困境,苦熬出头。唐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青云马生角,黄州 使持节。”亦作“马角生”。三国 魏 曹植《精微篇》:“子丹 西质 秦,乌白马角生。”元 王逢《书无题后》诗之三:“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使持节是什么意思 使持节读音 怎么读 使持节,拼音是shǐ chí jié,使持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使持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