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招抚 招抚的意思
zhāo

招抚

简体招抚
繁体招撫
拼音zhāo fǔ
注音ㄓㄠ ㄈ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o,(1) 打手势叫人来。【组词】: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组词】: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 应接。【组词】:招待宾客。(4) 引来。【组词】: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组词】: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 同“着”。(7) 摇动。【例句】: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fǔ,(1) 慰问。【例句】: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2) 扶持,保护。【组词】:抚养成人。(3) 轻轻地按着。【组词】:抚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4) 同“拊”。

基本含义

招招手是指主动招呼、招揽他人。

招抚的意思

招抚 [zhāo fǔ]

1. 招安。

招抚荒散。

[(of feudal rulers) offer amnesty and enlistment to rebels;]

招抚 引证解释

⒈ 招安,使归附。

《后汉书·贾琮传》:“琮 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復傜役。”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惠化》:“阎伯屿 为 袁州 时,征役烦重, 袁州 先已残破。 伯屿 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復。”
明 刘基 《送章三益之龙泉序》:“镇守 宝定,招抚 松阳、遂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然 川 楚 之役,初有欲招抚者,以致贼人蔓延日炽,反不如公之除莠务尽之善。”


国语词典

招抚 [zhāo fǔ]

⒈ 招降安抚。也作「招安」。

《后汉书·卷三一·贾琮传》:「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傜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主意打定,半夜里起身,磨好了墨,立刻做了一个招抚义和团的折子,把义和团说得有声有色。」

挞伐 讨伐


招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姑息释义:无原则地宽容:决不能姑息贪污腐化的人。
    • 2.
      媾和释义: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也指一国之内交战团体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 3.
      招安释义:旧指统治者用笼络的手段,诱使武装反抗的人放下武器,投降归顺。
    • 4.
      讲和释义:结束战争或纠纷,彼此和解。

招抚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挞伐释义:讨伐:大张挞伐。
    • 2.
      讨伐释义: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

招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凉凉踽踽释义:孤独冷清貌。语本《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他在那里凉凉踽踽,我这里朝朝暮暮忡忡耿耿,怎能彀膝前欢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至则不挟一兵,不翼一矢,随从七八人而外,使者固凉凉踽踽,寥落仅晨星若也。”参见“凉凉”。
    • 2.
      剿抚释义:征剿和招抚。
    • 3.
      壮缪侯释义:蜀汉 关羽 死后,后主 景耀 三年追谥为 壮缪侯。 也省称为 壮缪。《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旌阳 岂木雕?壮繆 非泥塑。彰癉明明当面施,人自茫无据。”清 赵函《十哀诗·哀虎门》:“虎门 将军 壮繆 裔,报国丹心指天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去 当阳 城西七里而近,有地曰 章乡,使者之先人 壮繆侯 陵墓在焉。”
    • 4.
      徕远释义:⒈招抚边远地区臣民。《汉书·武帝纪》:“盖 孔子 对 定公 以徠远,哀公 以论臣,景公 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论语》及《韩子》皆言 叶公 问政於 孔子,孔子 答以悦近徠远。”按,语出《论语·子路》“近者説,远者来”。⒉清 代理藩院设有徕远司,掌管边远地区事宜。清 梁章鉅《称谓录·理藩院司官》:“《皇朝通考》:理藩院掌藩部封授、朝覲、贡献、黜陟、徵发之政,控驭抚绥,以固邦翰焉,其属有六清吏司:曰典属……曰徠远。”《清史稿·职官志二》:“徠远掌 回部 扎萨克、伯克岁贡年班
    • 5.
      惠来释义:⒈招抚使之归顺。 唐 韩愈《平淮西碑》:“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羣公上言,莫若惠来。”⒉谓温驯来归。宋 李纲《条具防冬利害事件札子》:“两年之间,招捕羣盗凡数十伙,几数万人,逆者诛锄,顺者惠来。”
    • 6.
      愉愉释义:⒈和顺貌;和悦貌。《礼记·祭义》:“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孙希旦 集解:“‘愉愉乎其忠’者,言其和顺之发於诚也。”《论语·乡党》:“私覿,愉愉如也。”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愉愉,颜色和。”唐 韩愈《复志赋》:“时乘閒以获进兮,颜垂欢而愉愉。”宋 司马光《答周同年书》:“今陛下慈爱宽仁,与羣臣言,愉愉和颜色,如接宾友。”清 戴名世《抚盗论》:“而一二腐儒懦夫亲见其祸如此其大,而以招抚为名,呴呴愉愉奉之。”⒉心情舒畅。汉 张衡《东京赋》:“我有嘉宾,其乐愉愉。”唐 柳公权《小说旧闻记·王铎》:“﹝
    • 7.
      戎捷释义:指战利品。《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六月,齐侯 来献戎捷。”唐 李德裕《纪圣功碑铭》:“诸侯有四夷之功,献其戎捷,《春秋》旧典也。”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帝﹞命为 昇州 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屡献戎捷。”
    • 8.
      打舘释义:太平天囯 招抚流亡的措施。凡无家可归的人分别男女进馆居住。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太平天囯佚史》:“天未明,太平军沿街吹号角、鸣锣,口呼 东王 有令:‘今早安民,百姓有家归家,无家打舘。男有男舘,女有女舘,男人打女舘者斩,女人打男舘者绞。’”
    • 9.
      打馆释义:太平天囯 招抚流亡的措施。凡无家可归的人分别男女进馆居住。
    • 10.
      抚事释义:⒈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唐 杜甫《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宋 陆游《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明 高启《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⒉犹临事,遇事。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⒊招抚之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 11.
      抚局释义:指招抚的措置、安排。
    • 12.
      招喻释义:亦作“招諭”。 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三国志·魏志·刘放传》:“放 善为书檄,三祖詔命有所招喻,多 放 所为。”《北史·魏纪一·太祖道武帝》:“帝以 中山 城内为 普隣 所胁,乃招喻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上復遣人招諭 苑君璋。”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又命户部侍郎 王永鰲 招諭之。”
    • 13.
      招怀释义:招抚,怀柔。
    • 14.
      招慰释义:招抚。《后汉书·班超传》:“乌孙 大国,控弦十万,故 武帝 妻以公主,至 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南史·文学传·阮卓》:“及平 欧阳紇,交阯 夷獠往往聚为寇抄,卓 奉使招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渊 ﹞又使 姜謩、竇轨 俱出 散关,安抚 陇右;左光禄大夫 李孝恭 招慰 山 南;府户曹 张道源 招慰 山 东。”
    • 15.
      招讨释义:⒈招抚征讨。⒉比喻魁首。
    • 16.
      既来之,则安之释义:《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多指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 17.
      盘牙释义:⒈交结;连结。汉 王符《潜夫论·述赦》:“又重馈部吏,吏与通姦,利入深重,幡党盘牙。”宋 沉遘《文懿皇后斋文》:“盛德配於 尧 禹,卜年过於 夏 商,然后本枝盘牙,卿士心膂。”⒉犹盘据。《明史·史可法传》:“贼益狂逞,盘牙 江 北,南都震惊。”参见“盘据”。⒊指盗贼或叛乱者。唐 元稹《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其在于京邑捕盗者八年,破囊槖,掘盘牙,不可胜数。”唐 元稹《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冀 服於前,燕 平於后,而抚御失理,盘牙復生。”⒋形容繁复错杂。清 钱谦益《赠别施伟长序》:“身
    • 18.
      荧灿释义:明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城之东西南北四门洞开,入夜尤红灯荧灿,光夺星球。”
    • 19.
      讨召释义:犹招讨。 招抚征讨。
    • 20.
      谕招释义:谕告并招抚。

招抚(zhao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招抚是什么意思 招抚读音 怎么读 招抚,拼音是zhāo fǔ,招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招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