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迹 行迹的意思
xíng

行迹

简体行迹
繁体行跡
拼音xíng jì
注音ㄒㄧㄥˊ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jì,(1) 脚印。【组词】:踪迹。足迹。血迹。笔迹。(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组词】:印迹。(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组词】:古迹。实迹。(4) 追寻踪迹。【例句】:“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例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含义

指人的行踪、足迹或行动的轨迹。

行迹的意思

行迹 [xíng jì]

1. 亦作“行迹”。亦作“行迹”。亦作“行迹”。

2. 经行的足迹。

4. 比喻行动的踪迹。

行迹 引证解释

⒈ 见“行迹”。亦作“行跡”。亦作“行蹟”。

⒉ 经行的足迹。

晋 张协 《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晋 简文 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 吴伟业 《打冰词》:“新戍 云中 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⒊ 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 《“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⒋ 亦作“行跡”。亦作“行蹟”。事迹;行为。

《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
《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 姚鼐 《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


国语词典

行迹 [xíng jì]

⒈ 踪迹。

《文选·江淹·杂体诗·张司空》:「兰迳少行迹,玉台生网丝。」

⒉ 事迹、行事。

《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故考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


行迹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行踪释义:行动的踪迹(多指目前停留的地方):行踪不定。

行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行释义:⒈同“仪形”。 忠义或节义的行迹。⒉同“仪形”。效法。
    • 2.
      养晦韬光释义: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 3.
      冰衔释义:谓清贵的官职。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陈彭年 在翰林,所兼十餘职,皆文翰清祕之目。时人谓其署衔为‘一条冰’。”宋 刘克庄《水龙吟》词:“解去冰衔华职,徧空山、难寻行迹。”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四》:“圣朝勋业琬琰储,不独焜燿冰衔书。两朝蒐辑摩日月,往往呼喝羞庭衢。”清 黄遵宪《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 4.
      凡迹释义:常人的行迹。
    • 5.
      劣迹昭昭释义:昭昭:明显的样子。恶劣的行迹已十分明显。形容劣迹多,恶行显著。
    • 6.
      古辙释义:⒈昔日留下的车轮印迹。 ⒉比喻前人的行迹。
    • 7.
      善类释义:善良的人(多用于否定式):此人行迹诡秘,定非善类。
    • 8.
      奸乱释义:⒈亦作“奸乱”。谓心术不正,行迹不轨。⒉淫乱。
    • 9.
      委伏释义:⒈委弃埋没。⒉因畏服而收敛行迹。
    • 10.
      宦辙释义:指仕宦之路;为官之行迹、经历。明 宋濂《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命书既下,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府君笑曰:‘吾秋髮种种矣,倘何情落宦辙哉?’辞弗赴。”明 李东阳《<洛阳刘氏族谱>序》:“先生尝闻之曾大母,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辙所经,搜访遗跡,亦间有所得。惧其久而益忘,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清 赵翼《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诗:“人间朋游乐,此可入画谱。宦辙一朝分,相望万里阻。”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七:“三十华年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 11.
      寝迹释义:⒈亦作“寝跡”。隐藏行迹。指隐居。晋 陶潜《张长公》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晋 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跡衡门下,邈兴世相絶。”⒉见“寝迹”。
    • 12.
      并赃拿贼释义:行迹露败,当场人赃俱获。
    • 13.
      幽履释义:犹韬光。隐藏行迹。
    • 14.
      异迹释义:⒈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⒉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宋 王安石《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⒊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季连 有憾於 遥欣,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⒋奇异的事迹。宋
    • 15.
      弢迹匿光释义:指隐藏行迹与光采,不使外露。
    • 16.
      息迹静处释义: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17.
      恶迹释义:恶劣的行迹;以往的丑恶之事。
    • 18.
      打草惊蛇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 19.
      无行止释义:谓行踪不定;行迹可疑。
    • 20.
      明辙释义:贤明者的行迹。

行迹(xing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迹是什么意思 行迹读音 怎么读 行迹,拼音是xíng jì,行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