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 [nián tǔ]
1. 有黏性的泥土。
黏土 引证解释
⒈ 有黏性的泥土。
引《书·禹贡》“厥土赤埴坟” 孔 传“土黏曰埴” 唐 孔颖达 疏:“《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塼埴之工,是埴为黏土,故土黏曰埴。”
国语词典
黏土 [nián tǔ]
⒈ 具塑性与黏性的土壤,由直径小于二百五十六分之一公厘的矿物细粒所组成。依成分的不同,可用于烧制砖、瓦、陶瓷器,或其他工业制品。
黏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合土释义:石灰、砂和碎砖加水拌和后,经浇灌夯实而成的建筑材料,干燥后坚硬,可用来打地基或修筑道路。也有用石灰、黏土和砂加水拌和而成的。
- 2.
上釉释义: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 3.
东高止山脉释义:⒈余千米,宽约。 ⒉千米。大部海拔。⒊米,呈断续低丘。北段多森林,富铁、煤资源;南段森林稀疏,出产石棉、黏土。
- 4.
可塑性释义:⒈也叫塑性。 即物体受外力变形后,在除去外力情况下保持其所成形状的能力。是黏土、树脂、塑料等的一种特性。⒉生物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某些性质能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类型的特性。如人的可培养、可教育性:青年人可塑性很大。
- 5.
土坯释义:把黏土和(huó)成泥放在模型里制成的土块,多为长方形,可以用来盘灶、盘炕、砌墙。
- 6.
坩埚释义:熔化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器皿,一般用黏土、石墨等耐火材料制成。化学实验用的坩埚,用瓷土、铂或镍等材料制成。
- 7.
垆埴释义:黑色的黏土。
- 8.
堇泥释义:粘土。 《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城中无食,米斗直钱五十緡,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太半。”胡三省 注:“堇泥,黏土也。”
- 9.
壤土释义:⒈细沙和黏土含量比较接近的土壤。土粒粗大而疏松,能保水、保肥,适于种植各种植物。⒉土地;国土。
- 10.
封泥释义:也叫泥封。中 国古时公私书札多写在竹简、木札上,发出时用绳捆缚,封以黏土,上面加盖印章,以防私拆。
- 11.
干打垒释义:⒈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夯实。⒉用干打垒方法筑墙所盖的房。
- 12.
彩塑释义:民间工艺,用黏土捏成各种人物形象,并涂上彩色颜料。也指彩塑的工艺品。
- 13.
悬浮物释义: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 14.
悬浮物质释义:悬浮物质suspended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 15.
抟埴释义:谓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
- 16.
挻埴释义:揉和黏土。
- 17.
搏埴释义:拍击黏土。指陶工制坯。
- 18.
斥埴释义:咸质黏土。
- 19.
松花释义:一种蛋制食品,用水混合石灰、黏土、食盐、稻壳等包在鸭蛋或鸡蛋的壳上使凝固变味而成,因蛋清上有像松针的花纹,所以叫松花。也叫皮蛋、变蛋、松花蛋。
- 20.
松花蛋释义:即皮蛋。用生石灰、食盐、黏土等包裹在蛋壳外腌制而成。